第一一七八章 赫拉特城

官员调动的事情,董良早就已经在运作。这是一件关系到华族官僚体系健康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和长远规划。

华族的军队有调动的传统,一支军队不能在同一个地方长期驻扎,军队中师团级军官也要定期交流。

在文官队伍中,董良也准备实行相同的制度。

人挪活,树挪死,问渠哪来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官员的流动会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有些官员对一些地方熟悉,处理起事情来更加的得心应手,突然换一个地方,工作会难以开展。

不过这主要是那种负责具体工作的基层官员。

这次华族调动的全都是县级以上的官员。这些官员主要都是负责决策的,县官需要处理一个县中的各种工作,但是他只要知道如何布置。

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将县衙下属的各局、厅、所给管理好,将任务分配下去并且监督他们落实。

真正做事情的其实都是那些局长、厅长和所长。

董良带着孩子们溜了一圈之后,正好见到了前来述职的吏部总长董瑾。

董瑾的工作之前出过问题,但是董良依然将他留在这个重要的位置。

在董良看来,董瑾还是要留在吏部再做几年才行,其他人来担任这个职务,他更加不放心。

“元首,第二轮调动的名单出来了,一共涉及到七十五名县级主官,还有三十几名部司级官员。”董瑾递上了一份名单,董良看到上面已经有了陈得利的签名。

这种重要的事情,内阁总理签字批阅之后,还需要送到元首的手中最后确定。

能够送到董良手中,说明他们已经层层把关过了。

这次调动不仅仅是不同地域的官员相互之间平调,还有中枢与地方官员之间的交流。

董良身边的侍从室就一直有向地方上输送官员的传统。

这一次董良将范围扩大到了内阁的各部。

各部的官员立足于自己工作的板块,平时都是跟地方上的官员打交道。

各部推出的任务,他们压着地方上的官员去完成。

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地方上的情况并不了解。不知道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大的困难。

上面的决策往往又需要他们来完善。

你说这些人都不清楚下面的情况,尤其是困难,他们怎么去将计划完善好?

所以董良这次对内阁提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要让中枢所有的官员都要有机会下去锻炼。

同时将地方上的官员抽调到中枢来,让他们也了解中枢的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不脱节。采用分批次调动的办法,防止某一个岗位上的工作受到重大影响。

“二叔,有一件事情,你们吏部可以先试着做一下,看看有没有可操作性。那就是给这些年轻官员每人都建立一份成长档案,由吏部的考功司去做,将这些官员的履历做详细的记录。在每一个地方做了那些事情,任职期间的口碑等等。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选拔官员,还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官员。一个健康的官员体系,一定是可持续的,有不同的梯队。”

每一件事情,董良都会给底下的人尝试的机会。因为很多看起来非常合理的事情,也有可能在现实中无法执行下去。

如果没有效果,又难以执行,反而会消耗掉官员们太多的精力,那么这件事情就没有可操作性。

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