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钩的炮营,全营马骡化,加之从黄土岭至女儿河,一路平坦无阻。
营中最沉重的火炮,连同炮架,两匹健壮的马匹亦能轻松拉动。
而且,包括炮营辎重部在内的每位军士,都配备有马匹。
因此,炮营的行军速度极为迅捷。
所以,在西进明军骑兵抵达女儿河不久。
王钩的炮营亦紧随其后,迅速到达。
他们迅速搭建炮兵阵地,以阻截那些试图过河的清骑。
此时,女儿河上,清军在两岸架设了多道浮桥。
然而,最为宽阔的浮桥,仅有双子山与峰路山前,以及双子山西北数里外的一道。
因此,王钩的炮兵阵地,主要布置在这两处不远的一些丘陵上。
王钩亲自指挥着炮营中的一百门火炮,布置在其中一处。
其余的火炮,则由炮营的中军指挥,部署在另一处炮阵,形成双线火力。
王钩的炮阵,位于双子山西北侧。
距离蜿蜒的河水不到一里的位置,几座山丘在此处隆起,形成天然的炮台。
他的一百门火炮分别安置在山丘的中段和顶部。
“轰隆隆!”
炮声震天,炮营的炮手们在酷热中挥汗如雨,持续向河对岸的清军骑兵发射炮弹。
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炮阵中,众多火炮喷发出滚滚白烟,其间夹杂着刺目的火光,随后是震耳欲聋的炮声。
一颗颗炽热的铁球,带着旋转的轨迹,向浮桥和两岸的清军骑兵倾泻而下。
“轰!”
在这一波炮击中,正巧有一队满洲镶蓝旗的骑士,正处于浮桥的中心地带。
炮弹的冲击下,不论是骑士还是战马,都被血雾所笼。
人马哀鸣,一片混乱中,他们如同断线的风筝,纷纷坠落。
那些后方的旗兵,目睹前方的惨状,眼中充满了恐惧。
他们竭力控制着因惊吓而发狂的战马。
但最终还是在尖叫声中,一同冲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落入水中的清兵,拼命挣扎,他们大多不会游泳,对水有着天生的畏惧。
他们一边呛着混杂着鲜血的河水,一边向浮桥上发出绝望的呼救,希望能有人伸出援手。
然而,青牙军的火炮并未因此而停歇,炮弹依然呼啸而至。
在轰鸣声中,浮桥的各个位置不断遭到炮击。
这些由木板搭建的浮桥,承受不住炮弹的冲击,每一次爆炸都造成巨大的破坏。
炮击之后,那些试图过桥的清兵往往陷入一片混乱,拥挤成一团。
而那些落在水中的炮弹,激起的水柱虽未直接击中人马。
但溅起的水花,却让附近的清骑心有余悸,既庆幸又后怕。
……
王钩立于炮阵山丘之巅,目光穿透弥漫的硝烟。
旁边那面随风飘扬的日月浪涛旗,金黄的绸边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如同战场上的守护神。
炮兵营的将士们,身着战甲,动作紧张而有序。
每一次的装弹、瞄准、发射,都是无数次训练的成果。
王钩的目光从自家阵地缓缓移开,转向数里之外的青牙军炮兵阵地.
那里炮声隆隆,浓烟四起,炮火覆盖着左面的浮桥和河岸.
清军的援兵在炮火下四散奔逃。
青牙军不仅在压制想要渡河清军,还在支援左前方河对岸的骑步兵阵地。
那里正是后营大将赵率教亲自率领的甲级军们,占据的河边山岭。
山岭紧邻南岸的河水,右侧不远处是一座小浮桥,再往右两里,便是女儿河上的两条大浮桥之一。
占据此处山岭,无疑加剧了北岸清军的紧张和焦虑。
他们开始怀疑明军的主攻方向可能是苗柏堡。
在王钩的千远镜中,清军的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山岭,火铳的爆裂声与喊杀声交织成一片。
南岸的青牙军炮阵不断向敌方开火。
每一发炮弹都在山岭上空划出死亡的弧线,将敌军的攻势一次次击溃。
然而,清军的援兵源源不断。
“建虏的援救过来的兵马实在太多了,光靠炮营和马步营是挡不住的,希望步兵阵快点到达!”
王钩心中暗自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