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元光,你来说说该怎么办吧

控制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做不到,那么把资源集中在光源上,这样就能保证其他国家离开我们,也无法把光刻机给造出来。

而阿美利肯可以让其他国家的企业妥协,要求他们配合,听他们的话,把企业搬迁到阿美利肯本土去。

但是他们无法这样要求我们。

在大量领域,集中资源做关键技术的攻关,然后大规模应用,来实现在技术领域的反超。

现在钙钛矿已经达到效果了,因为钙钛矿是很热的领域,我们率先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之后,国外光伏企业并没有放弃钙钛矿电池的研究。

他们甚至在工业化量产上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是没用,因为他们的技术没我们的好,无论是良品率还是光电转化效率上都不如我们。

简单来说,因为技术差距,用国外自研的钙钛矿投入100块只会产生1块钱利润,而用华国的技术,投入100块能产生6块钱的利润。

这个差距还在随着华国量产的铺货而进一步提高,这逼的国外企业不得不放弃。

而我们掌握了钙钛矿技术,就在光伏产业上掌握了主动权,阿美利肯不得不给华国的钙钛矿技术开绿灯,让我们紧急进口。

这就是掌握关键技术的好处,我们能够深度嵌入到未来技术革命后全球产业中去,甚至因为我们的技术是关键技术,能够分到更大的蛋糕。

我的讲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抽空,下面是答疑环节,欢迎各位提问。”

陈元光说完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佬们很给面子。

“元光,你讲的很好,我们都老了,虽说很多都是理工科出身,但是在对前沿科技的认识上肯定没法和你比。

所以我还是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你。

那就是你刚刚提到的关键技术突破,按照我的理解,是不是越是关键技术,它的研发难度就越大?”

“一般来说是这样。”陈元光点头。

“而按照我的理解,现在的科研环境,其实是唯论文论,有论文才能评教授、评各种头衔,如果学者们去做类似的关键技术前沿研究,他们在物质条件的获得上就天然弱于其他做更简单问题的同行。

他也许做一辈子都没有成绩,但是能力却比其他学者更强,而其他做容易课题的学者,他们在物质条件上要比这些学者更充裕。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攻克关键问题是存在不适配的情况。

而摆脱唯论文论的评价体系,一样会有问题,那怎么判断谁能力更强呢?是不是只能依赖于同领域已成名的专家来给定论,谁更强,谁更弱?

那么前者是科举制,后者是举孝廉,前者固然有问题,后者更不妥。本身学阀已经够被青年学者们诟病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够实现你所描述的目的,又能够避免评价体系主观化的困境。”

陈元光觉得有点被问麻了,他连企业管理都不怎么亲自下场,这种涉及一整个管理体系的问题,有点太难为他了。

这下真成“啊,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