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受控核聚变放到尾部,让它直接产生推力呢?”
这个想法只存在了半秒钟,便被章成铭自己给掐死。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存在,不管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其产生的能量并不能直接通过空气转换成供飞船飞行的动力能量,虽然可以使用某些物质形成推力,但这种转换方式类似于多重转换,效率低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垚提供的聚变技术并不适合开放式的环境使用。
它的启动需要一个球形的电流激发装置,以激发反应区里的催化物和氦3,光是这一个要求就注定了这种聚变方式不适合用做发动机的喷口。
现在情况就卡在这个地方,在几十万公里内,也就是蓝星到月球这样的短距离,采用胶基燃料进行飞行,三天五天的航行时长,大家忍忍也都能挺过去,但是换成是蓝星和火星这样的长程飞行……胶基燃料不是不能用,而是它的成本劣势就凸显出来了。
要想快就得消耗大量的燃料来进行加速和减速,但液态胶基燃料现在的产能都得跑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生产,这严重制约了整体的产量和拉高了造价。
而垚给的另一项引力技术呢?
就是用氦3作为基础,利用核聚变的应用原理,轰开氦3,或者利用衰变的原理,加速衰变的过程,获得到氦等等一系列后续的同位素,然后用能量击发其中的某些同位素来捕获宇宙中的各种射线、氦毛子以及引力波,对这些引力波、射线产生作用力形成推力或者吸力。
这技术不是不能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个没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一个使用短板。
技术问题不是如何获得相应的同位素,这部分技术垚是给了,但关键技术是就是如何解决飞船上的核聚变反应堆的散热问题,聚变产生的大量热量,如果没法在太空中散发出去,整个飞船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烤箱,先把里面的人给烤熟,然后再把自己给全部熔毁。
而使用短板是垚在这个技术上是明显有保留的,它只告诉了章成铭用氦气进行引力诱捕,但没告诉如何提高氦的密度增加作用力。
用高能的能源引发氦物质产生引力相斥和相吸,1公斤的氦物质产生的力量就是1公斤,当然可以通过更强大的能源来控制这个力量的增倍或者缩减,可这个力量的产生基数,就是来自于你产生引力的氦物质携带多少!
飞船上携带1公斤氦物质做引力诱捕,那么飞船的力量产生就是以这1公斤氦物质作为倍数来提供作用力。
那么为了节省能源,能不能多带些氦物质,带个十吨八吨的呢?
当然可以!
可问题又来了,氦的密度很低仅次于氢,将它压缩下来,一个罐子里也没多少质量的氦物质,十吨八吨的氦物质,你飞船上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大罐子,里面装着的都是高压缩的氦3!
而如果再加压,将氦3变成液态呢?
那就不行了,章成铭已经计算出来,在液态状态下采用引力波诱捕的话,就会……
BOOM的一下把整艘飞船变成一个瞬间闪亮聚变的小星星!
所以现在短板就在这里,以气体形态存在的氦物质,它的密度太低导致体积太大,势必挤占了飞船的整体空间;而且这种大罐子还不是能做无限的大,要考虑到使用过程中,衰变射线和轰击过程中罐体内所有氦物质的同步反应,避免出现另外一种可怕的情况发生。
而再压缩成液态又不行,那么只有传说中的变成固态形态了。
但是和氢一样,把氦变成固态不仅需要巨大的压力,同时还需要更加恐怖的压力罐进行储存,这明显不利于设备的运作方式。
只是通过几次和垚的争吵,章成铭已经很确定,垚在这个技术上是不会传授给自己的,这个如何将氦物质变成固态,是垚死守的最后技术底线。
所以现在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中间段技术缺失的尴尬处境,导致目前航天飞行器速度快不起来,慢慢飞嘛……那些技术放着用不上又贼特么的馋人。
瞅了一眼趴在地上装死的垚,章成铭强忍着过去踹它一顿的冲动,有些事情别人不教,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嘛,真当自己和那些跪着的人一样,只懂得求别人施舍吗。
想到这,章成铭打起精神,开始重新翻看起一份资料。
这份资料很有意思,是自己在折腾那两种电池的研制时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
那两种电池的生产在原料和材质要求很低,其实就是目前常见的石墨硅钠锂镍等等原料,但它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核聚变产生中的射线和控制光速飞行的电子,‘轰’到材料中改变材料对电子的容纳模式。
说简单点形容,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子和电荷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家基本老死不相往来。
而这个技术就是用超级暴力的手段,把一个个原本不愿近距离接触的电子电荷一个个的给‘打服’,让它们乖乖的按照人类需求的方式排列在一起。
而这种‘打服’以及将它们‘轰入’蓄能材料的过程中,章成铭就发现,如果将轰入的过程变成另外一种能量的形式呢?
就像离子推进器,其原理就是把作为燃料的氙、铋、氩气等物质塞入发动机,其原子核和电子首先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使燃料原子核变成游离的离子,之后进入发动机两片栅格网之间,由其间的静电场加速到较高的速度后喷出。
过程听起来很复杂,但人类已经实现了如何操作和使用这种技术,能将这些游离的离子以每秒钟10—20公里的速度,甚至更高的速度喷出。
那么换一种思路,把制作高能电池,引导电子‘轰进’蓄能材料的那四块超导合金改变一下它的应用范围,将一个个纯电子变成和电推发动机一样的喷射物质呢……
这种喷射速度,可不是每秒钟几十公里,而是每秒钟将近光速的速度!!
想想就已经令人激动了,如果这个理论能实现,那么飞行器能提高的速度就不是以几公里几十公里的速度来提升了,很有可能会是以百、千甚至以万为计数进行的航行速度。
很快,初步的计算推算结果便出现在章成铭的面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理论成立。
既然原理成立,章成铭立刻从实验室隔壁的仓库取来一台用来研究的电推发动机,开始捣鼓如何将这种原理,给运用到飞行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