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清晨,章成铭在闹钟的铃声中苏醒,简单的洗漱后,他走出房门时,就看到指令长和另一人正在门上签字。
“起来了?来一笔。”
接递来的签字笔,章成铭在门上,游龙凤舞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赛里斯航天员的一个出发前的传统,来自当年赛里斯第一位航天员杨少将出发前的即兴之作。
作为蓝星三个有能力发射载人航天的国家,灯塔鹰、鹅毛熊和赛里斯都有自己航天员出征前的传统仪式。
鹅毛熊的传统比较奇葩,当年第一位登陆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在前往发射中心时,由于前面准备时间太久,以及情绪上的兴奋和紧张,让他感觉到了一定的尿意,但现在全程都有新闻记者和媒体跟着,而路上又是空旷的荒漠没有遮蔽物,加加林便灵机一动,利用大巴车作为遮蔽物,在后轮处尿尿解决问题。
从此这一个传统便在鹅毛熊那里流传了下来,每名航天员出发前,都会往大巴车后轮尿尿作为出征的幸运仪式。
而女航天员虽然生理结构导致没法直接尿尿,但聪明的航天员还是有招的,她们会用瓶子提前准备一份尿液,在仪式中泼洒在轮胎上完成仪式。
灯塔鹰的仪式比较简单,他们只会在航天员出征前,用一份较为固定的牛排、蛋糕和鸡蛋幸运套餐,来进行发射前的仪式。
不过这里有个小插曲,灯塔鹰当时的航天员并不是没有遇到排泄的生理问题,而是当时还没有研究发明出纸尿裤。
灯塔鹰当时的技术也不完善,起飞前往往要等待数个小时,他们的第一位航天员,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也产生了严重的尿意,但裹得严严实实的他不可能从飞船里出来,也没办法脱掉航天服去解决,最终无奈的他,只能在自己的航天服里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航天服有通风装置,尿液很快便被风干,可气味却没法排出,那位航天员只能待在满是尿味的航天服里,带着排泄物痕迹和气味,完成了灯塔鹰的首次太空飞行。
因此很快,纸尿裤这东西便在不久后发明出来,它的第一批客户就是航天员,并因为方便好用,在民间也迅速的普及,也是航天科技普及到民间最快的技术产物之一。
出发仪式虽然简单但不简约,应该有的航天局一个没落的全上了。
在人群中父母关切的目光中,章成铭登上了驶向发射场的中巴车。
大横幅,歌舞队,护送警车,以及现场直播,章成铭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钻入整流罩内的功能仓侧面入口,并小心翼翼的进入到下层的窗边雅座躺下时,量身定做座椅让他立刻感觉到一丝舒坦从背部传来。
“量身定做的就是舒服啊……”
想起征途者1号只是在市面上买来一批座椅,然后一个个试坐后挑出自己觉着最舒服的那个,这种量身定做的贴合感立刻让他决定以后星海的飞船座椅也要用这种方式。
这倒不是章成铭矫情,而是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巨大的过载会把人给压在座椅上,一个良好的座椅能尽可能的帮助乘员抵抗过载。
舱内的工作人员按照发射流程,在工作表上和章成铭一一对应了个人装备和准备程序,最后帮助他从小腿的腿袋中取出航天服手套戴上。
在航天员的个人装备中,这手套和座椅一样,是仅有的两个量身定制的物品。
而且比起座椅,这一副手套别看个头不大,但它特殊的材质和精细的做工,以及要保证舱内真空状态下的各种特殊要求,就让它的造价不菲。
不过这还不是最贵的手套,如果是出舱服的手套那造价成本更高,不仅要能在零下一百多度零上一百多度的恶劣环境下保持密封性,还要兼具防辐射和一定的防穿刺的半硬式构造。
最令人头疼的,是在满足以上所有要求后,还要保证航天员手套有一定灵活度,让航天员能完成各种动作进行舱外工作。
而这其中,又以捏取细小物体最为困难。
目前,国内舱外服公开的数据是可以捏起最小5毫米物体,别看这个数字看似不起眼,但将上面所有条件全部组合在一起后再来满足这个要求时……能让粗壮的手套指尖完成这样精细的操作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章成铭选择和航天局合作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航天局的家底丰厚,光是一个不起眼的手套,里面所含的技术要求就不低。
当工作人员帮助三人完成所有的离舱工作,小心的爬出返回舱,关闭舱门后,距离发射已不到一个小时。
“紧张吗?”
在漫长的等待和各种发射前的自检过程中,指令长忙里偷闲的询问着身边的乘客。
“不紧张,这比我上次要轻松多了,又不用我干活,也不用我直播。”
听到二人的谈话,舱里的三人和控制中心的人都轻笑起来,他们可能没有第一时间全程观看章成铭发射的全部过程,但事后,不管是航天员还是工作人员,他们所有人都反复观看了当时直播的录像视频。
可以说,甚至章成铭上次直播中回答了什么问题,以及说了什么话,他们都能有着较深的印象。
不过这次发射,星海在小破站和豆音上的直播间也和前几次一样开了直播,但只是同步国视的直播画面,并不由章成铭进行主播和互动。
这样一来两个直播间里的观众量那是减少了很多,只有一些忠诚的老粉丝选择在这两个直播间里一边观看一边聊天。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最后五分钟前,三人关闭了航天服的面罩,眼尖的章成铭注意到,靠另一边舷窗的02似乎有那么一个擦拭眼角的动作。
而在星海的两个直播间里,负责管理官号的小哥再次播放起了章成铭登上太空的那首歌曲。
“4……3……2……1,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