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清闻言不敢怠慢,但他知道国师亲至府衙,绝不会只有救助伤员这么一件事情,因此他赶紧起身,走到门口唤来县丞,低声交代一番,待县丞领命而去后,这才转回身坐下和楚良才继续说话。
看着对方如此识趣,楚良才的脸上十分和煦,他心里清楚,别看大兴皇家整日宣扬什么泱泱天朝,但几乎所有边境之地的百姓都过得很艰难,一方面因为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另一方面距离外邦近,偶尔会遭到对方的袭扰,久而久之就成了贫困之地。
不过,楚良才此来就是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就算眼下困难重重,他也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以便做出适当的应对和安排,因此直言不讳地要求赖永清将夷州目前的现状事无巨细地讲出来。
赖永清自然不敢有任何轻慢,当下便将夷州城的情况娓娓道来,什么府衙差役人员编制、治下百姓人丁数目,府衙境内田亩数量、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现状、百姓徭役赋税情况等等都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
总之一个字,夷州一地就是穷,穷到百姓们但凡有点能力的都迁居外地讨生计去了,留下来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可悲的是夷州这地方可用于耕作的田地也是少之又少,百姓们能勉强糊口都是极为不易的,所谓十家九猎都再平常不过。
说到底,就因为这里乃是边境之地,一边有南越部族虎视眈眈,一边大兴朝廷扶持的力度微乎其微,加之这里不仅交通不便,要地没地要人没人,虽然名义上还是大兴王朝的疆土,实际上纯纯就是后娘养的一个累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再者,大兴的边境守卫力量着实脆弱不堪,一些相对宜居的地方还好,人能呆得住,加之朝廷连年换防,倒也勉强支撑,但类似夷州这等荒僻之地,即使朝廷兵部下令换防,也没人愿意来这里遭罪,因为在这种地方戍边跟流放没什么两样。
夷州也有卫所,但也几乎形同虚设,几百号残兵大都是夷州本地籍贯,他们以前也都当过兵,后来遣返回乡就成了卫所的兵丁,领着一份微薄的军饷,日子过的却与平常的百姓无异,家就在这里,他们只能无怨无悔地定居下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山外的南越之地,又称之为百越部族,他们一面靠山一面靠海,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资源,因此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这些年发展的越来越壮大,隐隐将周边延绵千里的海岸线都变成了他们的领地。
偏偏他们又分成大小不同的上百个部族,居住在易守难攻的山寨之内,倘若那些不熟悉地形的大兴官兵前去围剿,恐怕还没有到达对方的城寨,就被各种眼花缭乱的暗器陷阱夺去了性命,因此历来只有他们在大兴的地盘上打秋风,他们却从来不会吃亏。
听完赖永清的讲述以后,楚良才的心里大概就有底了,南越国虽然势力庞大,并且占有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但他们的势力实际上很分散,各大小部族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部族之间相互倾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自从上次五国联合偷袭大兴本土之后,南越势力就很少再攻击大兴本土,尤其是夷州这一带,据赖永清讲,南越部族不仅不再越境袭扰,而且似乎还有意加强了边境防卫,将原来的机关陷阱向前延伸了数十里。
要知道,夷州虽然是个穷地方,可与之接壤的弗州可是一片富庶之地,过去南越部族袭扰大兴也几乎是直接越过夷州,到弗州的地界上大肆劫掠之后,再精油夷州返回他们的老巢去,完全忽视了夷州的存在,因为他们清楚夷州的防卫力量向来不堪一击。
得知他们如今几乎封锁了同夷州之间的往来,甚至不惜花费大力气延伸防御范围,楚良才就猜测他们可能是因为在上次五国联军的行动中吃了大亏,同时为了防范大兴军队实施打击报复,故而果断封锁道路,主动加强防御,显然还是对大兴有所忌惮。
可是,要说他们从此就放弃了对大兴王朝的觊觎,那绝对是没有可能的,正所谓南越部族延绵千里,不从夷州过境,他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过境,玩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故而南越的存在始终是大兴王朝染指大海的最大阻碍。
好在,正因为他们封锁了通往夷州过境路线,这两年夷州城反倒安逸了些,一部分外出流浪的百姓也陆续返回来,但这里终究还是一个大不大小的烂摊子,单凭这赖永清说话的口气就能够判断,他对这里的发展没什么勇气和信心。
这一点楚良才可以理解,毕竟赖永清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对自己的仕途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追求和期望,好歹这里是他的家乡,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做不了什么也无所谓,至少死了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然而赖永清毕竟是在官场上混迹了半生的人,楚良才以国师之尊,带领十万远征军落地夷州可就不一样了,人家过来可是要征伐南越的,这两年国师所向披靡的事迹,作为夷州父母官的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国师的到来或将成为夷州发展的契机,这让已然丧失信心的赖永清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过去夷州之所以没有一点存在感,就是因为朝廷压根儿就没有重视过这里,如今国师以及他麾下的远征军实实在在地来到了夷州,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只不过,夷州目前的现状有多惨淡,赖永清的心里一清二楚,而且这位年轻的国师到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详细了解夷州的情况,这让他的心里十分忐忑,生怕国师了解到实际情况以后就不在这里驻军,可国师的问话他又不敢有所隐瞒。
算了,赖永清已经一股脑儿把夷州的详细情况都讲述清楚了,至于国师大人有什么样的决断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听天由命吧!
()
赖永清闻言不敢怠慢,但他知道国师亲至府衙,绝不会只有救助伤员这么一件事情,因此他赶紧起身,走到门口唤来县丞,低声交代一番,待县丞领命而去后,这才转回身坐下和楚良才继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