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明白金秀英的“病根”在哪儿,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曹志强已经打定主意,要把这个事情一劳永逸的解决掉。
而解决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专业人士去办。
跟早先不同,现在的曹志强,已经有了很多种办法去处理这种事情。
他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去找之前合作过的警察周建国。
想当初,曹志强给魏大军下套的时候,由于过于仓促,其实是漏了不少马脚的。
但幸好,那个来办案的警察周建国,是个好说话的人。
只要给够好处,并且彻底坦白,表现出自己想要好好做人,诬陷他人是不得不为之后,他也不是不能通融。
当然,曹志强后来也想明白了。
周建国当初之所以那么好说话,放他一马,除了利益关系外,也跟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观有关系。
因为曹志强当初选择用一万块钱栽赃魏大军的本意,是想脱离那伙人,本心是好的。
而且曹志强也没做啥伤天害理的事情,纯粹就是想回头是岸,而且确实表现不错,至少写的诗歌很不错,表现出了很强的才华。
这个时代,对于那些有才华的人,都是非常宽容的。
而且曹志强的年龄也小,不到二十岁,这在很多人看来,依旧是个毛头孩子。
一个毛头孩子想要回头是岸,但是过去的坏家伙不放过他,他不得已之下想出一个栽赃的计策,栽赃的还是坏人,这对警察来说,肯定是要帮忙拉一把的。
更不用说,曹志强出手大方的事情了。
这么说吧,如果当初那个周建国,非要秉公办理,硬要把曹志强抓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关不了多久。
但这样的后果,却不是周建国想要的。
因为当时的曹志强,已经跟媒体记者牵扯上关系了。
如果警察强行把曹志强带走,强行秉公执法。
媒体一旦报道这个事儿,或许会理解,但普通老百姓,肯定会说他这种办案人员不近人情。
毕竟曹志强栽赃魏大军的事情,怎么看都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保。
而且曹志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诗人。
不去对付坏人团伙,反而把一心想要回头是岸的人抓起来,怎么看都是不对劲。
另外,要是当时抓起曹志强,栽赃魏大军的事情曝光了,也会打草惊蛇,让魏大军一伙人有所警醒。
万一他们到时候翻供,再想定他们罪就难了。
要知道,当初曹志强做局,用自残的方式进医院,又让英子去举报的时候,警察可是立刻出动了。
由于速度快,加上有内部人员揭发,当场就抓到魏大军一伙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现场找到了很多管制武器。
本来以为,就凭那些管制武器,就能定魏大军那伙人的罪了。
但实际上在办案过程中,周建国等人却发现了问题。
那就是魏大军等人,是有正式的国企工作的,而且还有民兵身份。
比如魏大军,他就有工厂民兵身份。
也就是说,如果是民兵,那他们私自持有那些武器,虽然有些违规,但也不违法。
所以,其实用管制武器来定罪,是很麻烦的。
可大家做都做了,而且还大动干戈,如果最后草草收尾,肯定不好看。
因此周建国才干脆继续用曹志强的案子,也就是巨额抢劫案,来给魏大军等人定罪。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这件事为突破口,分别审讯魏大军的手下。
果然,各自吓唬之下,魏大军虽然没松口,但他的手下都纷纷反咬了。
有了那么多口供,魏大军被定罪也就理所当然。
这件事,周建国后来都跟曹志强仔细说过,所以他很清楚这件事里面的来龙去脉。
归根到底,曹志强当初那个案子能做成,也有很大运气的成分。
要不是金秀英去举报的时候,刚好碰到一个部队转业过去,且急需业绩的领导,莽撞的带大部队去抓人,事情也不会闹成这样。
咦?不对!
曹志强记得,当时魏大军最后“坦白交代”的时候,哪怕知道自己要被枪决,也并没有说出金秀英杀人的事情,反倒是一个劲儿的给曹志强泼脏水。
什么曹志强如何欺男霸女,甚至曹志强抢劫杀人之类,魏大军都说过,其中当然有真有假。
比如欺男霸女跟拦路抢钱这些,之前的曹志强确实做过。
但杀人这种事,之前的曹志强是铁定没做过,他还没那个胆子。
也就是说,魏大军当时只是疯狂攀咬曹志强,但并没有说金秀英一句话。
只可惜,那个时候的曹志强,已经后台很硬了,加上他还是受害人,又是知名诗人,警察当然要照顾曹志强,不会听信魏大军的一面之词。
说白了,这时期的警察办案,主观性很强。
一些没有实际物证的情况下,某些人认为你有罪,那就是有问题,你必须自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