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宜说:“父皇,我认为不妥,唐朝时候,据我了解,他们是从各地官学里面选出优秀的人,也就是用乡贡的办法选出应该考试的人员,然后一起参加每年的科举,但是这就让能参加的人范围变小了,而且哪些人可以考试,完全取决于各地官学里面的博士,这样难免有遗漏之处。”
“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能上得起官学的,交得起释奠礼、束修礼及乡饮酒礼的人,都是那些地主,官员世家等人的子弟,导致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参加的机会,最终导致朝廷官员永远是那几家的人。”
“我认为,只有让所有百姓,无论穷和富,无论官与民,都必须轮换起来,每个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阶层的跨越,而不是永远的阶级固化,成为一潭死水。只有流动起来的活水,才能人人安居乐业。”
郭荣听到这里以后,连说了几个“好”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向上的通道,那他就完全没有了追求,也就成了一个不稳定的人。
郭宗宜继续说:“我们再说唐朝科举的内容,他们的科举,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童子科、明法、算学、书学等内容可以让他们任意选择,表面上看,每个人的选择都很多,但是这是不合适的。”
郭荣问:“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郭宗宜说:“我们科举的最终目的,是为朝廷选官员的,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官员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考什么知识,而不是所谓的诗词歌赋,经义理解之类的。”
郭荣听了以后,感觉非常有道理,于是他问:“太子,对于这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郭宗宜说:“我感觉要解决什么人可以参加科举的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让所有人都能上了官学,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当然,如果要科举,还是要先进行一个身份甄别的,比如三代之内有犯罪的,本人有不良嗜好的等等,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里面要所有的费用全免才行,要不然,还是有人交不起费用,上不了官学。”
郭荣有些为难的说:“可是,这费用实在是有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