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看着远处,心道以海汉营造铁路、蒸汽机所需的钢铁数目,此地的钢铁产量必定十分惊人,倒是不知如与号称“南国铁都”的广东佛山相比孰高孰低。
佛山两大支柱产业制陶和冶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开始已经向海外出口铁器,到了明代更是有将近七成的当地民众都在从事冶铁业,而佛山也由此成为了广东的商贸中心之一。
刘尚认为佛山从事冶铁业的人口有数万之众,而这昌化县大概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从业人口,或许还有一较高下的可能。但这样的认知也是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海汉的冶炼方式要较大明现有的技术更为先进,生产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他对昌化的冶炼业有所了解,大概就不会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了。
事实上居住在昌化并从事冶炼业的工人,差不多有一半左右都是来自于广东佛山,这自然也是民政部门的功绩之一。从1629年石碌项目开始启动,海汉便同步在佛山招募精通冶炼的匠人,并且随着石碌昌化这套煤铁复合体系的逐渐成形,来自佛山的冶炼工匠移民也在逐年增加。海汉花大力气引入熟练工也不是白费的,这些匠人的到来的确为昌化的冶炼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掌管各个高炉生产的炉头几乎都是全是以前有数年到数十年经验不等的老匠人。当然了,他们移民之后从海汉所得到的劳动报酬,自然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在佛山的收入水平。
而昌化县的钢铁产量,也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超过了包括佛山在内整个广东的钢铁总产量。如今昌化钢铁的生产成本也要远低于佛山,只是海汉国内对于钢铁的需求量太大,所以钢铁制品很少会向外出口,否则佛山的冶炼业恐怕也会如同盐业一般,早就被海汉的廉价工业品打个七零八落了。
第二天一早,昌化县的主官乔志亚也来到了招待所,会见于小宝一行人。
在当初有参军经历的一帮穿越者当中,乔志亚是为数不多从军方跳槽到行政机关的人。穿越初期经常被委以重任的北美帮之中,乔志亚本来也算是其中骨干,在军中也有大好前途,不过如今除了因为家庭原因而留在三亚的外科医生约翰逊之外,也就只有乔志亚还在从事着与军事没有太大直接关系的工作了。另外几人都是各有成就,王汤姆如今是海军司令,罗杰坐镇南海边陲星岛,石迪文镇守镇江舟山,摩根远赴山东登州,全都成为了军中的带兵大将。
乔志亚倒也并非没有宏图远志,只是在昌化当了几年主官,似乎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没那么想出去折腾了。如今他已经结婚成家,还娶了两房小妾,家中有了一儿一女,就更不想离家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去拼杀了。
对于他个人而言,从军或是从政,其实都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地方,留在海南岛上担任地方官,其实好处颇多,除了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也更容易与三亚保持紧密的联系,维持住人脉和消息渠道。何况这昌化的冶炼业又是海汉跨入工业化社会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职位上稳稳能出政绩,实在没必要再去海外受苦受累。
订阅正版又希望能与作者近距离交流的朋友可加群37837551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