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风暴中受损的船只基本都已经修补完毕,其中两艘桅杆受损的帆船无法在安不纳港完成维修,也无法再以缓慢的航速继续南下,只能先行折返,前往金兰港的造船厂完成维修工作。
不过船队还将在安不纳港逗留一日,因为穆夏柏还要安排他们就近考察岛北的几处种植园。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吸引他们在岛上投资,同时也是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种植园的规划和运作,以便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也能将类似的种植园开发方案推广开来。
翌日,穆夏柏带着众人乘车走访了安不纳港以北大约五里外的几处种植园。这边是以橡胶树和香料作物为主,不过田间地头上也会间隔种植一些水稻、蔬果之类的农作物,每一片种植园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农场,除了种植经济作物之外,也会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家禽,甚至还有利用地下水来构建的大型鱼塘。
“在我们到来之前,这里可没有这么丰富的农业形态,荷兰人除了香料什么都不要,所以他们把所有开垦的土地都用来种植香料,岛上的粮食消耗也主要靠从外面购入。”穆夏柏一边带路一边向众人介绍这里的发展状况:“但目前我们的粮食产量已经可以满足岛上大部分的需求,虽然人口翻了近十倍,但进口粮食的数量比前两年反而下降了一半。”
除了种植区的整齐规划之外,众人也都注意到了这里的劳工绝大部分都并非汉人,有不少深目高鼻或是肤色黝黑的外族青壮在劳作,倒是指挥他们的工头几乎全是汉人。
“他们都是被卖到这里的奴隶。”穆夏柏很快就揭晓了这些异族人的身份:“踏实肯干的,就留下来打理种植园,想要偷奸耍滑的,就丢到伐木队或者采石场,那里的劳动强度可要比种植园大得多了。”
众人听了之后都是心下了然,伐木队和采石场,在海汉国内可是苦役营的标配机构,越是想偷懒的,就越会被分配到艰苦的岗位上去。
穆夏柏接着说道:“你们今后执政的地方,应该也会有很多外国奴隶,我觉得也不妨参照我们这里的做法来处理。还有就记得要给这些奴隶开汉语培训课,让他们尽快接受现状,融入海汉。也要鼓励民间不同族裔间通婚,尽可能消除人种差异的隔阂。”
海汉国并没有民族的划分,不管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人,入籍之后就只有海汉国民这一重身份。这也是执委会吸取了很多历史教训之后才作出的决定,像海汉这样的移民国家,如果还要区分民族,那无疑是在给国民的融合制造官方障碍,所以海汉国在日常宣传中就刻意淡化国民族裔的多样性,一心推动不同人种之间的融合——当然了,这样的融合必须是以汉人为主体,吸收和接纳其他的外来族群。说到底,海汉终究还是一个汉人政权,也不可能坐视人口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天的短暂考察结束之后,谭举任向穆夏柏认购了二百亩种植园,作为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份投资。他当然也可以等到抵达目的地之后,在自己的执政区弄一片地来搞农业开发,不过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他认为在安不纳岛这种地方投资一块农场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这里的种植园投资可以直接托管给农业部,自己只要每年坐收红利就行了,手续也不过就是签几张文书的事。
类似谭举任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这里或多或少地认购了一片种植园。当晚穆夏柏再次举行晚宴,为即将踏上最后一段征程的同伴们践行。从安不纳岛出发之后,船队便将兵分几路,驶向各自的终点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