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里,赵祯攻占高密、安丘的请功文书也从通政司递到天子御前。
天子见了报捷文书,对一旁升任侍御史的侯蒙道:“看来这青州贼还是要着落在这个赵泽身上。”
“前者已复三县,太尉以为密州未竟全功,不可大赏。如今既收复密州全境,又将青州贼拖在掖县,当赏。”
侯蒙道:“只怕太尉明日要以青州贼未除,不可大赏为由推辞。”
天子皱眉问道:“这是为何?”
侯蒙道:“官家,三路征剿,只赵泽这里多有功劳。他是草莽出身,全靠剿青州贼才到今日,既非太尉亲眷门人,也非科举出身,如今占据三州之地,早有人眼热。”
天子闻言道:“三州之地,确实多了些。礼部为何不栓派官吏前去?”
侯蒙道:“宋江一伙,打破州县,不问青红皂白,官吏尽皆处死。沂州、密州,乃至莱州,都直面青州贼兵锋,以此,少有人敢去。多以病推辞不授。只有一个魏虎林,接了差事,去了沂州任职。”
“我听说,这个赵泽娶了东平府程万里的女儿?这程万里是童枢密的门人吧?”
“不错,当初赵安置使从知县升为知州,管辖之地多是从东平府划拨,翁婿二人相邻,地界还是东平府大小。这几日,已有人上书,拟将东平府再改回郓州。”侯蒙回道。
“臣对此也是支持的。赵泽虽无反意,朝廷不可不防。”
天子听了,略一点头,问道:“侍御史何意?”
“可以高官厚禄,多赐金银美人,差遣却不能再加。位可高,权不可重。”侯蒙道。
“将来剿灭青州贼,若能征召其前往淮西、江南最好。若不然,要将其调离京东两路最好。省得又多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诸侯。”
第二日朝会,文德殿内众臣僚拜舞山呼毕,天子将赵泽请功奏章拿出来,让百官议论。
高俅见了,果然如侯蒙多说一般,认为青州贼不灭,这些州县不过是青州贼有意舍弃,不足以重赏。
天子道:“太尉所言有理。然有功不赏,只恐有碍军心士气。虽不好再赐名爵,金银器顽,却要多选些好的送去。”
“东平府六县,如今只有须城、东阿、平阴三县,政事堂上书,拟降为郓州。众卿以为如何?”
蔡太师出班道:“圣上,东平府一拆为二,已非军事重镇,降为州,分数应当。”
各衙主官也纷纷奏对。
最终将东平府降格为郓州。
至于梁山赵泽赏赐,天子让政事堂拟订明目厚赏。
议过这两事,只见枢密院同知上前奏道:“圣上,童枢密使遣人露布报捷,连夺陵川、高平两城,杀盖州府伪枢密使钮文忠部下董澄、沈骥、张礼、赵能。辉县、武涉之围已解,如今大军兵围盖州府。”
天子听闻,不禁龙颜欣悦。
众大臣在蔡太师率领下,恭贺道:“贺喜圣上,青州、河北连战连捷,扫灭反贼,清平天下,再现盛世。”
天子道:“着枢密使将有功员役,都备细写表申奏朝廷。正偏将佐,一俟还京,论功升赏,高迁任用。”
右正言陈衿出班,奏道:“圣上,首战得利,当与民同乐,可大赦天下,以使百姓沐浴皇恩。”
殿前太尉陈宗善出班道:“不可,陛下赦宥,当在平定叛乱之后,如此才能彰显圣上威加四海。”
“善。”天子道。
“童贯、赵泽二人有功,除封赏之外,再赐赭黄袍、金带各一,以彰其功。”
请...您....收藏6...9...书....吧....!
散朝之后,高俅不回衙署,随蔡京回了太师府。
见礼后,高俅道:“太师,这梁山赵泽好生无礼,公文不送来我处,直送去通政司。”
蔡京闻言,放下手里茶杯道:“我上回就说过,赵泽这厮小人无意。麾下招揽的大半都是江湖亡命。以此看来,他也绝非是个安分的。他立下功劳,陛下让你拟定名目封赏,这点财货,他哪里能看在眼里。此时想必还在记恨你,如何肯将公文先递与你过目?”
高俅道:“我发落的王进、林冲、杨志等人,都聚在他麾下。我使人暗示他,将这几人驱除了,他却不肯应。以此要让他吃些暗亏。谁曾想这厮如此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