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没有激励,这些老师傅哪怕是被安排去学习,也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
我的想法是,用夜校老师的额外补贴,加上老师这个身份带给他们的荣誉感来激励他们。
让他们以简单基础的工件为教材,进行两周的学习后,就让他们中学习进度最快的一批人,去夜校当老师教导工人。
也就是针对专业的培训,哪怕基础知识上他们有所欠缺,但他们的经验足以解决一二级工人的所有问题。”
这就是张建国想到的办法,不过这并不是他开创的,而是跟后世的专业培训机构学的。
老师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么,或许在专业培训机构出来之前是这样的,但在专业培训机构出来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所谓机构的老师,只需要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配合上机构提供的教材,一样可以教会学生专业知识。
虽说传授的知识并不全面,甚至有些敷衍,但引导学生入门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之后,学生真的进入培训岗位了,那些学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就能自己掌握。
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后世看来有些坑人,毕竟培训出来的学生很多时候会培训并没有让自己踏入所学专业的入职门槛。
但放在这个时候,却是刚刚好的,并且那些有十数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也不是后世那些所谓的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可以比拟的,他们是切切实实能解决一二级工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
很多时候这些工人被卡死工级,就是少了这些老师傅的一句点拨。
就像是易中海收的那些徒弟一样,他们真的是天赋差么?
每个人都卡在这么低的工级上,还不是易中海总想着留一手,来拿捏自己这些徒弟。
一旦夜校按照他的想法开展起来,这种情况就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傅之间互相竞争。
毕竟多了一条学习的途径,想要卡学徒的工级基本就不可能了。
至于说有些老师傅在知道夜校的具体情况之后,不愿意自己在徒弟这里的权利被削弱,而不配合夜校的工作。
还是那句话,轧钢厂的六级七级的老师傅很多,有的是人愿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