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初垂着眸,她记得那时的事。
皇兄生死不知,母后伤心欲绝,人人都来报丧,但母后全都不理,坚定的认为皇兄还活着,甚至带人强闯出宫去找。
太后很平静的说着,“哀家出宫后便遭到了追杀,身边的护卫死的死伤的伤,就在以为要丧命的时候,林竟尧出现救了哀家,并带着哀家见到了陛下”。
“那时的陛下在一间茅草屋养伤,救下他的正是康年”,说着说着,太后就笑了,“康年一直都是这般大大咧咧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性子,他不会因为陛下是皇帝就对他谄媚,他说自己是缺心眼儿,可哀家倒觉得他那是真性情,出淤泥而不染”。
“现在想来,茅草屋时的生活当真是愉快又美好”。
太后怀念,皇帝张康年还有林竟尧结拜,张康年最大,林竟尧次之,皇帝最小,而她作为皇帝的亲娘,张康年和林竟尧也把她当做亲娘养着,恭敬程度便是周围的村民都以为她真是两人的亲娘。
“后来陛下回宫,张康年作为谋士出谋划策,林竟尧带兵辅佐陛下,没多长时间贵妃和三皇子就伏诛了。陛下称帝时本想给两人高官厚禄,可他们全都拒绝了,还说若是陛下认他们做兄弟,就不要把他们束缚住”。
太后笑了,她到现在还记得张康年跟皇帝拍桌子瞪眼的喊,还让陛下不要逼他,若不然就去剃度出家。
“陛下生在皇家,从小便没有体会过何为亲情,康年和竟尧的出现正好弥补了缺口,所以陛下格外的放任这两个异姓兄长”。
周锦初点点头,“原来如此”。
她松了口气,“张先生说要进宫时,儿臣还担心不已,生怕皇兄动怒”。
太后摆摆手,“放心吧。话说,张先生要收行知为徒?”。
“是,林先生举荐,张先生也考察过行知,他很满意”,周锦初说道。
太后嗯了一声,“你别看康年表面不靠谱,但实际上他大有来头”。
“你们可知道前朝王渊?”,太后问道。
江知尘愣了一下,随后反问,“可是渤西王氏的王渊,真正的大儒王渊?”。
“不错,正是渤西王渊”,太后顿了顿,“康年便是王渊的大弟子,说起来他和公孙雄还是同门师兄弟”。
周锦初惊喜不已,“张先生竟有如此大的来头,真是看不出……”。
实在是张康年太过跳脱,谁能想到那样一个不正经的人竟然会是大儒的大弟子?
行知拜在他名下,便也算是王渊的徒孙,有了这样一个名头,以后他的仕途之路就会顺遂很多。
周锦初还兴奋着,哪想到太后拆台道:“他确实太过离经叛道,所以年轻时就被逐出师门了”。
“……”。
周锦初的笑僵在嘴边,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这时张康年一脸不高兴的走进来,“干娘,您又编排我!”。
太后忍笑,“难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