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霸榜

国潮1980 镶黄旗 2726 字 10天前

交通管理部门则是因为姜饼人门口排大队的情况,简直成了京城各大闹市的一景了。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也为闹市区的交通安全造成了隐患,是相当头疼。

特别是像东单和西单这样街道原本就不宽敞的地方,都不得不加了一个长期岗,用于随时疏导拥堵的车流和人流。

而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是,这两处的姜饼人最好搬家吧,挪到有宽敞马路的地方去,要不就缩减排队的人数,否则真出了事故大家都会后悔的。

那么可想而知,姜饼人在京城老百姓的眼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那真是比几十年后的网红还红啊。

现在京城的年轻人,谁要是不知道京城有个姜饼人,谁要是没去姜饼人门口排过队,那就只能说明你“OUT”了。

吃过肯塔基的炸鸡,吃过美国加州牛肉面没什么可新鲜的,谁要是把姜饼人菜单上的二十几道菜都吃过一遍,那才是真土豪。

而对孩子们来讲,每逢周末最期盼的事儿除了和爸爸妈妈去京城游乐园玩一趟,恐怕就是去姜饼人吃西餐了。

甚至就连孩之宝的变形金刚在京城孩子眼里,好像都没姜饼人的钥匙链显得稀罕。

因为姜饼人钥匙链这东西不只男孩子喜欢,受众群体更大,而且是限量款。

哪个孩子有了这东西,都稀罕似的藏的紧紧的,一般的小伙伴都不给看,只给最要好的好朋友看。

而且绝对不敢挂书包上,否则带去学校,最多一天工夫,准丢。

这还不算什么,很快,京城文艺界的名人明星也都知道姜饼人了,市政府领导都被惊动了。

于是京城的百姓便也开始在姜饼人意外地发现他们喜欢的演员和明星,甚至是偶遇市领导来陪同外宾参观用餐。

这么一来,不但姜饼人成了全民聚餐,人人向往的场所,各路的媒体记者也把姜饼人快餐厅当成了社会新闻的热点。

无论是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报纸、杂志,各路采访要求雪片似的飞来。

实事求是,这种报道力度比开业之前,宁卫民花钱求人,极力想要营造出的曝光率都高呢。

这得省多少营销费啊,又被蹭到了!

而且这些媒体现在也已经不满足于那种表面化的报道了。

都希望能够和姜饼人的老板当面谈谈,深挖企业背后的一些故事。

更想弄清楚表面上好像不怎么挣钱的姜饼人,到底赚不赚钱?

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么好的餐厅环境,这么美味的食物,又是这么实惠的价格的?

会不会像老百姓们担心的那样,他们会因为不盈利而倒闭?

不用说,这些应付媒体的差事宁卫民可不干,自然是要推给沈存的。

于是沈董事长就成了红极一时的国际友人和商业明星,频频在媒体上亮相,一时竟有风头盖过当红影视明星的势头,曝光率不比参加春晚排练的邓丽君和斐翔差多少。

不过说实话,面对媒体怎么发言,怎么措辞,倒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件事。

他们总不好把心里话真的一五一十跟媒体都说出来。

真要是告诉媒体,他们如此的价格也有将近一倍的毛利,是因为最贵的进口原料都不是名牌产品,而且货比三家,通过大规模采购才把成本降到最低。

连餐厅的装修,餐具、酒杯,甚至姜饼人的钥匙链都是宁卫民的关系户提供的,可以说是全市最低价。

更主要的是因为国内的房租低,人工低,合资企业还有免税的优惠政策,他们才能做到这样的价格,靠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来抢占市场,其实赚的一点不少。

那他们的人设和企业名声非得垮塌不可。

所以沈董事长听了宁卫民的建议,面对媒体采访根本就不谈利益,不谈经营,只讲情怀。

“其实姜饼人的定位也并不是纯粹的西式快餐,而是能够让一家老少都满意的家庭餐厅。我在美国生活多年,所以我非常清楚,西餐其实并不高贵,也是普通的饮食。所以完全可以用大部分人都负担的起的价格满足大家的需要。因此我这次回到故乡,回到京城老家,之所以会开餐厅。就是希望,能把姜饼人做成一家‘让不那么富裕的爸爸也能自信的走进去,并且跟孩子说随便点’的西餐厅。”

“当然,我能做的也不多,顶多是满足大家对于西餐好奇心而已,帮助大家增加一些对西餐的了解。因为我们所有的华夏子孙都知道,其实天底下最好吃的饭菜,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异国风味,而是妈妈做的菜。”

“至于对于顾客们的意见,我是很乐于虚心接受的。所以我可以在这里告诉大家,春节假期姜饼人餐厅也会照常营业。至于赠送钥匙链的活动,除了近期一定会重启。而且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还会推出新的活动。对于大家反应的排队难的问题,暂时我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尽量争取在今年多开几家餐厅了。”

这一番话,无疑充分考虑了内地老百姓的情绪需要和实际需要,

尤其是在当时的共和国,显然会被赋予别样的意义。

于是社会反响特别强烈,姜饼人不但更受百姓欢迎了,沈存这个明面上的董事长也人气飙升,成了百姓眼里的自己人,官方眼里的商界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