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四轮铁马

国潮1980 镶黄旗 2372 字 5个月前

1902年的京城,紫禁城里来了一辆叫“四轮铁马”的奇怪玩意儿。

它的车身是木质开放式的,上面一个顶棚,双排座。

外形看上去还留有十八世纪欧洲马车的痕迹。

这就是有据可查,京城最早出现的第一辆汽车。

然而这辆由袁世凯好不容易才从美利坚搞来,进贡给清朝慈禧太后的时髦玩意,仅仅开过一次就被打入了冷宫。

不为别的,只因为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

慈禧太后不会允许任何人坐在自己前面,包括为她开车的御用司机孙富龄。

不过来自于封建的抵触和愚昧的排斥,并没能阻挡科技前进的脚步。

时隔四十四年之后,共和国的子民对汽车的观感已经完全不同。

1956年的京城,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我国成功制造出了第一辆自己的汽车而振奋不已。

当时国家新闻电影制片场还专程为这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去拍摄了纪录片。

影片不但完整的记录了由五十四岁老司机马国范将第一辆国产汽车驶下生产线的过程。

而且还有马师傅专为此事剃了头,刮了脸,收拾干净利索的画面。

这些细节是最能感染人的,一个作家还以此谱写了一首歌曲《老司机》。

只可惜二十六年转瞬即逝,我们国产汽车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却没有如同我们期盼的那样,得到显著提高,反倒一直停滞不前。

1982年,我国机动车的保有数量仍然低得可怜,全国加在一起尚不到二百万辆。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京城大街上行驶的汽车,无论型号还是数目,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大部分能见到的机动车,还是解放牌大卡车、松花江牌大客车和630中型旅行车、130中型卡车,以及212吉普车。

甚至就连三轮摩托车也尚未淘汰。

这一年,我们的沪海牌轿车,此时才刚刚开始考虑在车内安装空调的问题。

这一年,我国与外国知名汽车厂商合资生产汽车的计划尚在谈判考察阶段。

所有国产汽车里,也仅有红旗牌轿车勉强上点档次。

至于其他的进口小型轿车里,华沙、胜利、吉姆、奥斯丁、斯坦达这些接近于淘汰的老旧车辆又占了大部分。

所以别说德国奔驰、法国白茹,美国克莱斯勒,这些真正上档次的国际名车,国人难得一见了。

哪怕像大发、三菱、达特桑、丰田这些日产经济型车辆,或是波罗乃兹、菲亚特这样跟玩具差不多的小玩意,也算是凤毛麟角的好车了。

实事求是的说,在这个汽车还不普及的年代,甚至就连驾驶员职业的技术含量,那都让普通人极为羡慕和崇拜。

别说在各个单位里,汽车司机都是受人尊重的高端人才。

大可以随着性子耍脾气,端架子,奖金拿头份,拿领导开玩笑,给上级脸色看了。

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更是高端职业里的高端,带有极为特殊的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京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个群体的收入也随之飞涨。

出租司机们不但成了西餐馆和高档消费场所的常客,而且择偶要求也非常高。

找教师、找空姐,或者是跟漂亮女演员谈恋爱,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那想想看吧,这年头就连负责开车的司机都如此的牛气冲天,那能够常年坐小车的人又是怎样呢?

由此可知,宁卫民能拥有一辆他个人可以随意支配使用的汽车,还是辆挺新的进口车。

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和为之咋舌的事儿!

某种程度上,这就意味着他的身份,已经能跟局长、县长齐平了。

这话一点也没有夸张成分。

因为当前的国情,就是1979年国家允许个人拥有私车的宣告声明还不具可行性和合法性。

国内有限的汽车作为生产资源,都是分配给相当级别的人员使用,称为公车。

以京城的具体情况而言,只有正处级,才享有配备公车的待遇,连副处都没戏。

如果想要跳出杂牌车和212吉普车的范畴,坐上正经的轿车,最起码也得混到司局级才可以。

要想再高一步,坐红旗车,那怎么也得是部级了。

正因为这样,红旗牌轿车才会有“部长车”的别号。

没错,上辈子宁卫民当然拥有自己的汽车。

2020年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躲避限号政策,他光私人名下就有一辆大切诺基和一辆奥迪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