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卫民可没有手把手的教他们。
但他们就是极为迅速地掌握了一套跟外国人做生意的法子。
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越来越熟练。
他们渐渐明白了更外国人不能用单手划价,人家看不懂。
甚至很快,他们嘴里还能相当到位的,发音颇为标准的,蹦出两个英语单词了。
虽然不会拼写,但能熟练应用,这真是让人吃惊的天赋。
这说明什么?
除了说明人的潜力无限之外,还能说明货币这东西具有使人脑筋开窍的功用。
千万不要否定这一点。
因为这点哪怕对于其他的小贩也是一样的。
就拿“连长”来说吧,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的钱轻而易举地流进了宁卫民他们这些人的腰包,他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所以当宁卫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没有客人的空档。
“连长”就趁着这个机会,跑到宁卫民的面毕恭毕敬的敬烟,主动提出一个要求。
“连长”说希望能从宁卫民的货里分出一些货物,拿到自己的摊子上帮着也吆喝吆喝,如果卖出去,给点辛苦费就行。
对这样的要求,宁卫民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反而颇感欣喜。
说实话,“连长”能提出这样互惠互利的要求,实在让他有点刮目相看。
于是他烟也没接,就直接从一辆车上拿下来一大包丝巾,整整六十条,给了“连长”。
这玩意比较简单,不牵扯到尺寸问题,价格也好算。
随后宁卫民就“连长”约定。
价格就按八块一条卖,每条给他提八毛。
当时给“连长”喜得,就跟撒欢的狗似的,美透了。
这位爷二话不说,赶紧把货都抱回自己那儿去拆包装。
然后把军装收起来一半,丝巾一条条全挂自己铁架子上了。
就这样,宁卫民的营业范围得到了意外的有效扩大。
等到“连长”再一开张,成功截留了一部分外国人,达成了几笔交易。
除了那个卖裤衩的中年女人还抹不开面子。
其他的几个小贩为了分润利润,沾沾好处。
也都有样学样,全都一窝蜂似的挨个来求宁卫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