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与军部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对付,以往还算好,因为上任丞相邹卓昀行为处事较为温和,许多时候即使起了言语上的冲突也就一笑了之。
但现在的高庆魁则不然,至少在这样一件关系国运的事情上,“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不适用,所以他拒绝妥协。
但毕竟皇帝开口了,对峙的二人这才偃旗息鼓,不然就算是目无君上、太不给面子了。
高庆魁扫视了一下众人,认真的表态道:“无论如何,冒进的做法都不妥。虽不奢求有十足把握,但最低也得十拿九稳,否则便是视社稷为儿戏。”
显然,这话虽然没有明面上指责,但也在暗戳戳的说军部的构想是轻浮的儿戏。
于是吴维焕又恼了,先前的火还没熄,现在噌的一下更旺了。
见状不妙,参谋处同知程翰连忙拽了拽他的衣角,然后抢先开口打圆场。
“哎哎,打住打住,御前商讨国策可不能胡来啊。”程翰抬手推了推自己的金丝边眼镜,继续说:“先前卫国公没细讲,我替他再补充几句。”
他稍作思索,侃侃而述道:“当年签订的协定过期后,美国便开始加固巴丹要塞区了,当地守备力量每旬每月都在加强,英国、荷兰更是如此。这不难权衡孰轻孰重吧?不论英美是否决心共同防御,拖的越晚对我国朝来说越棘手。”
当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因为大明在谈判中并未占到便宜反倒有些吃亏,故而与美国又在其基础上单独附加有一个子条约,内容大致是:
菲律宾不得驻扎美军,菲律宾殖民地土著军队不得超过6万人,装备的火炮口径不得大于75㎜,坦克数量不得超过120辆,永备要塞区不得扩建和更新。
时限与海军条约相同,也就是说在至昌三十六年十二月底到期。
而且当年大明方面还想更进一步,希望在协定中要求即拆掉巴丹要塞区和科雷吉多要塞区的大口径岸防火炮,但美国方面坚决拒绝,讨价还价之后无果而终。
这也是大都督府非常讨厌的地方,筑垒地域和要塞区无疑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以牵制住己方大量兵力、浪费许多时间。
要是被拖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美军将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动员、整训、部署,从而大大增加了战争的不确定性与变数。
“况且石油储备也是必须考量的,据历年统计与估算,我国朝如今每年需耗用石油一千二百万吨,但自产量只有四百余万吨,自给率不过三成而已。”
“入不敷出,按照每年八百万吨的赤字,而贮存的战略储备石油大约在一千三百万吨。即便省着用,只消一年半便会见底,这后果之严重不必我多说吧?”
他说完之后,谘政院副总裁马明利有些疑惑地发问:“省着用也只能撑一年半么?这比我印象中从前预估的要快的多啊。”
没等程翰开口回答,财政阁臣李光远就随口道:“从前哪有备战?现在三军都在扩充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吃油的大户只会愈来愈多。”
历史上日本同期年均石油消耗量在五百万吨左右,现今的大明因为体量要大得多,总消耗量自然也要大不少。
而且由于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民间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同时陆、海、空三军都在扩军备战,大明年均石油消耗量要不了多久就会迅速跃升。
在这方面的无奈倒是和日本人相仿——虽然大明自己有几处油田,奈何地大、人多、车多、兵多、船多。
虽然英国人不太可能敢于直接断绝与大明的石油贸易,但这方面的软肋被盎萨人拿捏在手实在是……难安。
缺乏石油的话,东洋舰队与南洋舰队就要面临跟联合舰队一样的窘境咯。
“朕记得海军每天就要耗用二千余吨。”朱泠婧突然开口说道。
“陛下,那是去年的计量了,现今……已有三千吨了。”林羲纠正道。
这还是处在初步战备状态的海军,每年消耗大约一百一十万吨石油,如果加大训练强度和频次,消耗量可以接近二百万吨。
陆军当前的年均消耗量约为七十万吨,但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快就会直奔一百万吨。
空军的石油消耗量比较特殊,大约是每年七十五万吨,同样很快就会随着规模和训练频次的增加而飙升,而且其所使用的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成本更高。
以至昌三十八年六月份进行计算,明军的年均石油总消耗量大约为二百六十万吨,民间石油总消耗量则高达一千万吨。
军部的几人一直在强调早些开战的必要性和好处,不遗余力的希望让皇帝表现出倾向于己方的态度。
不过这时候即便认同其构想,也不宜大大咧咧的直接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