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愚昧和启蒙交织的大明海滨

此时在湳仲国海上,一艘欧式的双层大帆船嵌在这碧波荡漾的大海中,船体通体呈黑色,堡垒状的西班牙船体还闪烁着红芒。

甲板上一个个面容苍白的欧洲水手们正在拉动绳索进行挂帆,这些欧洲水手非常怪异,有的是下半身直接套在酒桶中,依靠酒桶衍生出来奇异的螃蟹四肢来移动。

而掌舵的更是奇怪,面上人中处是两片蜷曲的鱿鱼触手,变成了八字胡。整个船舶有着六十七门火炮,但是火炮发射的弹丸除了铁蛋之外,还有血肉蠕动的骷髅头。

普通人类船员或许要吃喝拉撒,但是这些船员们似乎已经没有世俗需求,甚至他们居住时也都完全不要正常船舱,那个下半身是酒桶的家伙就直接缩在了酒桶中,而船长则是会变成章鱼,钻入船体夹板下方一个大贝壳中。

至于那些控制缆绳的水手们,每天结束工作后,会走入水手室,在过道上会积累满了黑色污水,走过黑色污水后,全身皮肉全部会掉落,变成骷髅,而这些脱离有机质宛如骷髅的水手们则会进入箱子,将自己骷髅骨头折叠成满满的一盒。

整个船体内荧火闪烁,一艘被诅咒的怪异船舶上。却有一个豪华的舱室,在舱室内有着东方的绸缎,天竺的香料,瓷器,以及阿拉伯的宝石。

在这里坐着一个好似童话角色的女士。

当然,整艘船充斥黑魔法,这样的美丽尤物显得有些渗人。

此时一个管家的声音正在为这个小姐汇报:“东方的情况与拉美,非洲不同。这里的合法性非常混乱。是多神教的影响。”

这位女伯爵说道:“入乡随俗,叫我杨小姐。另外你的东方学,学的非常不好。在东方合法性来自于天道,而不是什么多神教。每当大乱后,他们中一些神选后裔,自称得到天道授权,而每一方百姓也都会默认天道将“神圣运气”加与这位君主身上。但是,天道选择只是暂时的,只要一方(君王)不遵守德,就不会感应到天道选择,他的领土和军队就会被另一只天道选择的天命之子吞并。”

管家称赞道:“伯爵,嗯,小姐真是博学。”在称赞完后拍了拍翅膀。

没错,这位管家是一只穿着燕尾服的鹦鹉。这是西方黑魔法将人类意识进行转换。

…这个时代西方,有魔法,东方呢?…

此时东南沿海中,大明依旧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嗯,倭患这玩意,在主世界二十一世纪后被华夏带上民族情绪,认为是曰本骚扰中华边疆,但实际上此时的曰本压根不够格。

这个时期倭患,其实就如同二十一世纪美国遭遇墨盻哥大量移民偷渡、毒榀走私,所产生的边境危机。

明王朝将东南沿海危机命名为“倭患”,其实是大明王朝对非法力量的贬低。

其当时海上兴起贸易,养活了大量沿海边民,他们依靠船舶海上贸易养起了武装力量,类似于草原人垄断东西方贸易建立起铁蹄。

王直这个徽商在朱家王朝体系下,因为无法被合理接纳,所以建立了相当于一个“海上汗国”的势力,大部分本土力量还是沿海渔民,至于其中混入落魄武士,那也不在核心决策圈内。

旁白:朱家王朝建立之初对商人就是杀肥猪态度,自干死沈万三始,后续权利体系就没有给商人留下安全合理位置,这一点比不上清,清靠着晋商起家,权利体系中还会给商人留一两个红顶,这些清的这些红顶商人的肥猪,也只有清帝才能动刀。但在明,随便一个文官都能高举“为了社稷”的大义对商人动刀,然后文官自己政治地位超然,却能用“不能与民争利”的大义进行利益保护。

卫铿:朱家堵死了商人上升通道,以至于末期“晋商通虏,陕商通匪”。即是明王朝末年两股与明廷交战的势力都能从大明内部获取物资。而明朝这边江南商业这时候在袖手旁观!

若是明开国时,朱元璋没有杀沈万三,当然最好给一个爵,使他子嗣立足于勋贵中。

那么大明后期的发达民间资本主义绝对不会和朝廷隔绝。崇祯的中枢就不会穷死。

因为明廷在最后阶段完全可以“举债”!民间不信朝廷?把朱媺娖卖,嗯,赐婚给买债最多的南方世家。江南豪商确定了这条用钱买朝堂话语权的路线行得通,这帮阔佬中那些科举挤不上去,但是在地方上有名望的“曾国藩”。会当即把明王朝从坟墓中扶起来,拾掇拾掇,组织起来新军扫平闯贼,荡平满清。顺便把,晋商,陕商这些竞争对手给扫一遍。

封建帝国转资本主义的最关键一步,就是资本朝着封建进行权利交易,然后逐步上位!但朱重八在建国时彻底堵死了这一步,没给资本一个“政治”地位的保障。所以后期无论明末资本主义怎么萌芽,面对权利天花板。都是胳臂肘向外拐。

视角回到眼下嘉靖年间。

王直这样骤然崛起的滨海力量属于体系外,站在大明王朝立场,要进行打击。

小主,

明廷此时在对付王直的策略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命名权上宣布这股“徽商”势力是蛮夷,哦,也就是倭患了。就像二十一世纪美利坚两党互相喷,先喷对方通俄,通中。

但是敢蹦出来跳反的,就他一个。直接被明文人贬成倭寇。

哦,后面的郑芝龙就老实多了,而真的要按照族裔成分来算,收复宝岛的国姓爷母系也是来自于东瀛。

明中后期的时代情况是,随着大航海时代兴起,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总能养出来王直这样的巨海商。

所以这年头,沿海行商时,你是不是倭患,得看你反不反大明,朝堂有没有人。

朱明一朝自诩得国极正。无李唐胡血,宋之臣篡主国,明廷就是定义“你是否里通外国”!

卫铿点评:这样“政治极度正确”的王朝,哪怕在封建末期,只要把名义摆出来,东南沿海那些欠缺名义但是有钱的暴发户们,就会效死。什么西夷火炮大船,都给朱明搞过来。

后继的清朝,就没这个本钱,首先没法像明内阁一样,直接给郑氏安一个倭寇之名。

康雍乾三代爷孙接力,把准格尔打的灭族,“能打”就是他们宣布正统的唯一方式,到最后洋人来了,终于打不过了,他们也就萎了,自上开始不断妥协。

总结:最高封建法统的正统名义在国家早期产业资本崛起时是一种巨大的资产,王朝内核心决策人若是能将将这种资产有效运用,则可以快速转化为帝国主义。(例如明治维新。)

主世界28世纪在获得“平行时间线”对比后,历史研究专家:明末的朝廷那些老爷们,但凡出现了一个“清末掌握实权的洋务大臣”,那就不单是“同治中兴”,而是直接帝国崛起。清帝的王朝声望资本是换不出去的,因为不敢放给非旗人之外的封疆大吏,让曾、李、左上位还得搞平衡,但是明庭在这方面“资本”则是自由的,相对可以顾忌的较少。

而封建国家从早期自由资本主义转化成帝国主义,需要封建帝国拥有巨大声望,维系内部稳定推进资本制度发展。甲午一战曰本赢得最大“资本”其实还是巨大声望,这让其后续改革能压制住矛盾。

不得不说,明王朝虽然对西部边疆控制弱,(放弃了河套)但是一直到王朝末年,都有对洋人们强硬手段。因为有绝对声望资本,就算交战小失败,也动摇不了明廷内部威望!反而可以通过授予沿海大吏在军事、经济上自决权,与外部继续耗下去。(清廷没有这个权威,害怕边疆造反,就不敢在福广授权儒家体系外的人才。)

近古时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方对西方有一种盲从风,认为明朝时期就开始落后西方。

甚至一度在网舆中出现了“西班牙征服大明,最后因为意外而放弃,大明逃过一劫,庆幸”的论调。仿佛大明是一个破屋子,从海上随便踹一脚,就动摇倒塌。

然而就在嘉靖元年,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葡萄牙人派遣五艘船先是灭掉了明朝藩属国后,然后飘了,直接扑向大明沿海地区准备打秋风,结果被打掉了两艘船,驻印总督直接被俘虏了。

作为穿越到此处时空军团的领导者,卫铿是高度重视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雄厚资本。纵然有跨越几百年的先知优势,也不敢贸然行动。

回到眼下的,海船的风帆在雾气海面上推动。波涛拍打在小小港口,让这里停靠的几十艘商船左摇右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