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初来

出笼记 核动力战列舰 2327 字 9个月前

最先进的量子技术,航天技术虽然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在这个时代距离实际民用还有一段时间!普通民众,买的房子,吃的大米,用的手机产业,和太空无人机系统毫无关联。

别说什么星际殖民时代!二十一世纪所有稍硬一点的科幻反映出的太空飞船生活,都有十八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影子,幽闭狭小的船舱,浑浊的空气,以及相互猜忌的船员关系!地球的普通人支持科技发展,是为了生活更好,可不是忆苦思甜。

眼见着,地球上技术和经济脱节越来越严重,分配不公,很多人口被边缘化,导致结构不稳。矛盾横生,眼见着只能通过爆发第五次世界大战破局,通过国家民族的生存危机,来促进文明集力,将科技继续拔高一层。但就在这黑暗的前夕,危机突然解除了。

因为,基础物理突破了!

2533年地球科学家通过中微子讯号发射器,穿透地心后发现了奇异的回应,经过五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地球中心这个引力心区域内,是可以通过高能物理产生虫洞效应的。

而更早的时候,生命科学领域,也恰好有相关技术储备

2455年的时候,医疗领域的大团队,在人脑中确定了人类意识现象挂钩的微观物理现象。

2478年,用特定的物理试验场,将身患绝症的自愿实验者,在其大脑停止运转的三分钟内,临时保存了意识,植入到了碳基芯片中,维系了五个月的思维存活。

所以在,2545年,全球进行重点攻关,将物理场保存的人类意识和芯片,成功地在一个新生大脑中重新构建了自我思维。

自此位面穿梭的基础已经完成了,人类可以以信息态的模式,探索微观虫洞另一侧可能的物理世界。

在2587年,人类的太空飞船在月球,火星,金星,乃至木星,土星核心测绘,确定了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各大星体上。

……

万古长夜终结了。

从21世纪,到26世纪,经历了两次有核的世界大战后,这个世代的人类陡然发现,未来也许不是星辰大海,而是,多元位面的探索路途。同时人们发现,地球文明其实不那么孤单,在诸多平行宇宙上,如同的倒影一样,存在着各种人类社会的迹象。

卫铿出生于2590年。

……

时间:2608年地点:浦海四号区域。

在第四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已经重建了高楼大厦,但是这些现代建筑之间,是一条条蓝汪汪的海水河道。——和曾经的威尼斯一样。

由于第四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大量海底甲烷被释放到大气中,全球急速变暖,所以南极冰川融化了。曾经繁华的大都会,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均水深两米的水泽之地。不过没关系,海平面的上升,这并不代表就能让海洋生物在这里浪了,人类的工程基建能力反客为主。

人类修建了一个个坝体,将这些大陆架上的区域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在这一片片淡水区域上建造了一块块类似苏州水城一样的行船城市。

这样的建设不仅仅没让人类活动范围减少,在大地上衍生的方格体将淡水区域快衍伸到过去的大陆架了。25世纪后在过去的黄海区域涌现了的一座座新都会,才是濒临大洋的城市,现在的浦海反而算是内陆了。

一条条私家小船穿过城用小河道,一条条万吨轮船穿梭在城用河道,都是由城市内的信号站导航——无人驾驶?哦,这在今天不算什么噱头,就像智能手机微信qq视频通话时代,可视电话也不算什么了。

在这一片繁荣中,自然少不了大量运转的工业区。

第五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彻底自动化,智能化了。

整个工厂中就如同过去各种手动控制拉杆的蒸汽机车,变成了智能屏幕化的座舱汽车一样。曾经需要预留大量人员办公空间的工厂,现在变成了电子模块控制的紧凑生产集成园。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一个工业区还要占地数百公顷。其中包括道路,公园,还有水电设施。而现在,在占地三公顷的土地上,向上衍生四百米,向下衍生六百米,在这么一座密集的大厦中,塞满了各种机器,而一只只带着镜头的机械蜈蚣远程控制机器人通过管道攀爬,作为工人们的替身在里面检查。

好吧,还有一批悬浮的小蜜蜂机器人,也是在这个工厂内进进出出,这些是实习生们控制的全传感器机械替身。

……

当一架小无人机窜入工厂后。

视角来到十五公里外的某学校居住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