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满载而归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689 字 3个月前

若不是今天卫生局组织了这场交流会,找来这些各大医院的顶级大牛跟他一起交流急救技术和经验,为了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他不得已才露出一点点底蕴,否则的话,做个人们印象中的普通急救医师就挺好,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上午开交流会,中午在卫生局食堂吃了个招待餐,下午再到附近的某个医院进行现场技术交流和演示。

最后合影、结束。

原本陈凡以为会浪费两天的事情,结果一天就结束,还行。

……

第二天一早,众人便去办正事。

只是队伍中多了一个人。

袁成国是市卫生局的一名普通职工,意思就是非专业人士,干行政工作的那种。

本来这种没有背景的小同志很难有机会进入领导的视野,但是这一次,他就凭着是崇明岛本地人的优势,被领导委以“重任”,协助陈凡去崇明岛农场采购种苗。

虽然他一个卫生局搞行政工作的,跟养殖种苗不搭边,但只要是领导吩咐的事,就要认真完成。

况且他心里还在盘算着,若是这一次能圆满完成任务,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后升职的机会是不是更大一些?!

所以袁成国很兴奋,站在船舷上扶着栏杆,指着远处的崇明岛说道,“那里就是崇明岛了,进出只能靠渡轮,但是岛上的农产品和奉贤、南汇、宝山的几家农场一起,供应了半个上海,其中崇明就占了一半还多,剩下的才需要靠外地输入。

岛上农场很多,有新海农场、东风农场、长江农场、长征农场、跃进农场、红星农场、前进农场和前哨农场。都是这些年一点点开垦出来的。

早些年的时候岛上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都是荒地,就跟南泥湾似的,是好多知青上岛,才有了现在这么多农场。”

说着还唱起了歌,“花篮的花儿香……”

导游在唱歌,何况待会儿还要靠人家走关系,众人自然鼓掌叫好,安全甚至还拿出口风琴伴奏。

不一会儿,竟然引起船上乘客的大合唱。

(1970年第一艘双体客轮沪航8号,走吴淞到崇明南门港航线)

合唱声中,陈凡也渐渐抛开了偶像包袱,张文良几人更是似乎找到了组织,操着一口标准的云湖话,混在歌声中极其突兀。

顿时引来笑声一片。

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哥拉着他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去崇明呢?那里可没有什么好看的。”

边上一位老阿姨立刻接话,“就不能过去探亲啊,崇明岛上也是有人住的好吧。”

老大哥不服气了,“他们都是外地人,连江苏都不是,探个什么亲?崇明岛上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就没有几个外地的。”

随后拉着张文良,“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张文良这才有机会说话,笑着点头说道,“对对对,你说的很对,我们不是探亲,是去办事的。”

结果老大哥眼睛眨呀眨,“你那个地方的话,我有点听不太懂呢。”

张文良脸色微僵,我都没嫌弃你的上海普通话很烂,你倒是嫌弃我来了?

安全收好口琴,在一旁狂笑。

同时走过来说道,“他们是江南云湖地区的,我是上海本地的,住城隍庙那边,在云湖插队10年,刚刚才回来,现在那边生产队要搞养殖,听说崇明这里有养殖场,就带他们过来看看。”

“哟,原来是老知青啊。”

老大哥立刻跟安全握了握手,咧着嘴笑道,“不错不错,全国知青是一家,就是要互相帮助。”

安全不禁一愣,惊讶地看着他,“你也是知青?”

那这个资格也太老了吧?!

老大哥摇头,“不是,我妹夫是知青,他也回城了,我就是去看我妹妹的。”

安全也不介意,“哈哈,那也算半家人。”

他们在那边闲聊,陈凡靠在栏杆上,掏出烟递了一支给袁成国,袁成国立刻诚惶诚恐地接过去。

他真没想到,这个闻名全国的小陈老师还挺和蔼的,比那些考上大学就尾巴翘上天的几个同事强多了。

这时老大哥给安全他们讲起了崇明岛上的农场情况,因为怕陈凡和张文良他们听不懂上海普通话,他便跟着解释,

“崇明岛有8个农场,并不是乱分的,每个农场都有各自的专业方向。在岛上北部,是最大的草原农场,主要是种植牧草和养殖牛羊,提供新鲜的牛奶和羊肉。

中部的农场主要种植蔬菜,南边的农场是个大果园,可惜现在是冬天,要不然可以带你们去摘果子,我小姨嫁在那边,有我带着不用花钱的。

另外还有专门种花的、种茶的、养鱼的,以及最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

最后就是同样位于南边,在果园旁边的养殖农场,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里,里面有鸡鸭鹅猪,兔子也有不过不多,主要是早些年割尾巴的影响,很多社员家里都没养了。

农场也不是以养兔为主,所以只留了一些作为种苗,反正也不费功夫,一方面自己吃,另一方面想着万一等哪天又放开了,又能重新养殖,就不用去外地找种苗。”

听完他的话,陈凡眼里满是好奇。

咳咳,当然,更多的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