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柏干这个,其实就不算有什么大功劳了。
各种仪式,就算给储君长了面子,也不是盛长柏提出来的,盛长柏哪有什么功劳,就是一点苦劳。
事情办好了之后,功劳都不一定能让盛长柏省下一年的磨堪时间。
“那你一定要尽心的办差,把差事办好,储君的册封大典,全天下的人都会盯着看的。”盛紘日常勉励了一句道。
“是,孩儿一定用心办差。”
盛宅里面这么多的下人,人多口杂的,说不定哪个就会把家里的话传出去。
大周朝的皇城司,作为皇帝的耳目,虽然不如后世的锦衣卫,东厂那么无孔不入,凶威赫赫。
但是大周朝的皇城司,和这些部门其实做的是同样一类事情。
所以就是在家里,对皇帝的态度也一定要端正。
当然了主要是盛长柏说话要注意,受过完整士大夫教育,有着完整士大夫三观的盛紘,骨子里面肯定是有几分是忠君的。
盛家毕竟也切切实实的得到了老赵家不少的好处。
要不是老赵家的皇帝,全面性的推广科举,盛家还真取得不了今日的地位。
就是盛老太爷,趁着乱世,给家里赚下了不少家业。
没有官位保证的话,盛家也不过就是一块肥肉。
老赵家对读书人确实不错,有这么多读书人对赵家忠心其实也很正常。
尤其是这开国的前期,前朝的影响还在。
寒门百姓对世家门阀垄断仕途的认识更深刻。
寒门读书人对老赵家的感恩之心也就越重,越容易出愿意为赵家卖命的名臣。
等着立朝时间过长,读书人习惯这种环境,对前朝寒门子弟没有出路的情况,没有了深刻认识。
也就容易各怀心思,生出更多自私的想法。
为了老皇帝终于立储,盛家又少有的所有人聚在了一起,吃了一次完整的家宴。
老赵家的皇位要有继承人,本该赵家高兴,盛家的人高兴的过节一样。
...
“盛御史,你觉得这条怎么样?”
“盛御史,你认为这条是遵从周礼,还是前朝之礼好?”
“盛御史,我还是认为这本书,记载的更为真实。”
“好,好,都好。”
之后盛长柏就是跟着一群礼官查阅各种典籍,筹备着储君大典的各种事情了。
前人之书,毕竟是前人而写,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个人看到的也不尽相同,好多地方,各个典籍记载的都不一样。
还是挺麻烦的,盛长柏对于考究哪个更为真实,这个事情兴趣不大。
只要礼仪符合规制,没有什么僭越,盛长柏就没有挑刺的兴趣。
非要按着古礼,前朝的礼仪,操作这件事,意义并不是很大,不值得盛长柏浪费太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盛长柏一直在琢磨着,大周朝的事情被自己影响改变了不少。
盛长柏为了不让顾廷烨祸害自家的盛小六,改变了不少关键人物顾廷烨的人生轨迹。
还真说不好,接下来谁更有机会坐上皇帝,盛长柏要不要在其中推上一把。
关键的是盛长柏也断定不了,到底选谁来做皇帝会更好,对自己更有利。
毕竟权利很容易的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人当宗室和皇帝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两个样子。
邕王、兖王两位虽然都有一些跋扈,但是也各有优点。
邕王的优点首先就是一个就是儿子多。
儿子多的好处,就是容错更高,就是长歪几个孩子,也容易挑出一个像样的继承人。
按着老赵家皇帝,平均四五十岁的寿命,邕王就算马上上位,也已经年近四十,差不多也到了培养继承人的时候。
有明确继承人的话,盛长柏可以混一个继承人的筵席官,按着自己的想法培养未来皇帝。
再一个邕王毕竟才能一般,当皇帝才能平庸一点不能算缺点。
平庸的皇帝容易糊弄,宰相的权利就容易扩大。
能做宰相的人,总有过人之处,不可能是平庸之人。
让宰相做主,治理国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