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嘿,过目不忘真好用!
“我,我……”杨修此刻在抉择之中,不断权衡。
他的功绩,可以换一个不错的官职,甚至是到一地为二千石,用自己的才能,和杨家的名望,这样就可以在几年只能,将一个大郡治理得繁荣昌盛。
杨修有这个自信,哪怕是要用钱财人脉去堆积,也可以造出一个繁盛之郡。
甚至是士人云集的文汇之所。
那两年之后,自己将拥有更多的名望和功绩,成为父亲中年时那般极有声望之人。
这将会是一条青云直上的道路,为日后自己到中年时积累声望成为三公做下铺垫。
不过现在三公已经废置,唯有丞相一职。
不对!
杨修想到这的时候心里忽然一紧,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脑海中忽然浮现了父亲曾经说过的那些谆谆教诲。
不可太过骄狂,应当冷静处之,不能以常理判断。
有此想法,杨修此刻额头上也慢慢的出现了汗珠,他忽然发现,自己就算是按照这条道一直走,最终绝不会走到三公,甚至更高的成就上。
可能会走向灭亡。
封疆大吏,人脉通达,可以治理百万子民得到无数政绩,每年揽声望无数……而且还是杨氏之人。
曹公会怎么想?!
本身就有诸多防范的情况下,是否会立刻感到担忧,以图消除隐患?
想到此处,杨修背脊发凉,对张韩拱手道:“唔,大公子此次取功无数,盛威甚大,庐江氏族多是臣服于他,应当可举为五官中郎将。”
“我出身弘农杨氏,属六地良属子弟,这些良家的子弟所在之地,都应当要重新划分。”
朝堂的五个中郎将,分别是左、右、五官、虎贲、羽林五名中郎将,同属于光禄勋之下,而虎贲和羽林属于武职,卫戍皇城居多。
左右、五官则是偏文职,在其中担任幕僚,也就是郎官的人,都很出众,大多选自几个大地方的家族,能够选入其中,未来都是颇为无量,但是又不算太过显眼的。
因朝廷的三公九卿,经常会从这三署中选拔人才为幕僚,或者向尚书台推荐出任地方官员。
虎贲、羽林这两个官署中,郎官们都是孔武有力的兵卒了,他们负责着皇宫中各个宫殿、门卫的卫戍之事。
因为这些人在皇宫里工作,所以,他们的出身清白显得重要:羽林郎的选拔就必须是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六个郡的良家子弟中来选拔。
现在当然不会再选这六地了,恐怕只出曹氏、夏侯氏子弟,参颍川的诸多氏族便可。
杨修不进羽林、虎贲两署,去五官署,又属于光禄勋之下,而光禄勋又属士人。
“那,修想去五官中郎将署,做一个侍郎。”
那就是秘书兼保安……
“主文书起草,兼带左右跟随,可日夜陪伴,你选对了。”
张韩敲了敲酒杯,不算白等候杨修这思索一场。
这敲打酒杯的声音就仿佛是定论一般,“我会为你进言。”
“多谢君侯。”
杨修拱手拜下的时候,张韩则是屈膝立身,以手肘靠后而躺,笑吟吟的看着他。
这幅画卷,又是颇有一种令人唏嘘之感,在数年之前,勉强可以称之为“曾几何时”的时候,还是别人来家中求见他杨氏之长,祈求一个官运亨通。
哪怕是一封举荐信,也是足够让他人在别的贤才中脱颖而出。
但现在,却是易地相置,求人的却是他杨氏。
不过,话虽如此,杨修还是觉得虽说有求于人,可这百年氏族和别的寒门就是不一样。
君侯是让他自己选。
倒也是给足了尊重。
张韩在杨府住了一夜,先前是杨修和张韩两人在商谈相聊,而后等典韦来了,又成了他们两个人的狂欢,杨修很早就趴在桌上睡了。
……
张韩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交谈之事,于许都城外的鲁阳,有驻部于此的伏完、董承同样也在宴请友人。
所来的客是同样自寿春而来的功臣刘备兄弟。
刘玄德的功绩任命还没有下来,但曹操曾说过绝不会亏待他,以感谢其在右曲阳立下的功绩。
不过现在封赏仍还在尚书台商讨,刘备自然留在许都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