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演目中无人?君侯收敛点就行

“淮南遭乱不安,更无安宁之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士族皆在向外暗通亲友,祈求自证清白。”

这些局面,在围炉上郭祭酒和张少卿曾多次提及。

但脑中依旧还在思索方才贾诩所言,那两种情况,其实他倾向于第二种,毕竟自己和典韦两人,在战前就已经将声名传扬了出去,对于袁术麾下将军较有压制力的功绩便是擒住吕布了。

“待十日,则可令将士饮酒,且暗中换防巡守的兵马,让之前劳苦的兄弟,前去休息。”

现在还加筑兵马,有三万之众,张韩这里只有七八千,还有一千多是骑兵,善野战不善攻坚。

张韩:“……”

在第六日,发现了吴景兵马去而复返,于是设下埋伏痛击之,斩两千余人,得辎重无数,兵甲数千。

“唯。”

一旦篡逆,等待一两年口诛笔伐扛过去,就能靠领地内的百姓种出五谷、打捞渔产,因而逐步殷实。

刘勋不敢怠慢,所以高筑城墙,沿路设岗,将关口把控住。

但,局势由此拉锯起来,不可速胜,曹操在开春后加速派遣中军,他亲自坐镇的中军在三月到达了战场,开始临战指挥,收悉局势等待时机。

张韩苦着脸道:“骄纵,目中无人?我该如何假装,才能像呢?”

“原来的广陵太守吴景,已经退出了广陵境地,将兵马撤走,向江东奔投,而且袁术麾下大将孙伯阳同样出言反袁。”

举事之后的人心无法预测,但大多人不会追随无义之师,那样会需要渡过太多艰难险阻。

除此之外,还有徐晃、曹休领六千步卒扎营为前哨,在此拒刘勋之兵。

这样,曹操的所谓“大义”之旗也就不再管用了。

“而我听闻刘勋和曹公本有交情,此时虽各为其主,但有情谊在先,他若是兵败或许不会负隅顽抗。君侯只需诱出来,再将其击败抓捕,他自会打开舒城,率众离开不义、而投向正义之师。”

“如此,淮南这位虽号称仲氏,但一定不能长久,太守如今得天子亲封诏书,拜广陵太守,可用陈氏之名大量收取士人,广纳贤才于麾下,安定广陵。”

这近几个月来,操训过多,让他身子比以前硬朗了不少,现在每日稍稍饮酒反而能舒筋活血,精神一天。

庐江军,在淮南之西,两郡之间有山脉林立阻隔,陆路绕行很远,百里不可通行,唯有数条河流连通,交通不算方便。

而刘勋麾下兵马则是以逸待劳,聚集驻扎于城郭之上,又气势汹汹而来,准备一战以试能否真正自立。

他晚上又派出骑兵从城中出来查探,探到张韩营地的巡视之人也是强撑,已出现了掉队之人,仔细分辨可知其脚步虚浮,有气无力,不像是装的。

“三日或者五日之后,减少巡守一倍,并且命一支将士日夜苦巡,不倒班,他们必然显出疲态来。”

贾诩说到这,在思索之余喝了一口小酒,又笑道:“此乃是诱敌之相,刘勋若是想要立功,他就会攻出来。”

他曾料定袁术一旦受不了天子诏、以及曹公的压制,肯定会选择举事而起,强行渡过数年,来稳住自己的地位。

而且,骑军的座下战马都是高头大马,神骏稀有,一看就知晓不是凡品。

曹操诸将之中,张韩的名气不算小,甚至可列前几,乃是军情战报里非常值得注意的人物。

所以他们无形之中,会将我们当做比吕布更强的敌人来对待,由此才会兵力四倍于我,却不敢出城营地,而是退守要道舒城。

张韩营,主营地。

用的就是,张、典两人的名望,吸引多倍的兵马来驻守,分散一部分主力,这对曹操正面大战非常有帮助,当然,曹操下命令的时候从来不会把话说死。

“如此看来,刘勋不敢出城迎击,无非就是两种可能,一是袁术令他死守不出,以军令状约束,不能丢失舒城;二便是刘勋慑于君侯之威名,要探探虚实。”

陈登对眼前的人笑道:“为我写两封书信,分别送往两处。”

“刘勋若要扬名天下,立功封赏,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贾诩目露自信的光华,让人不由得信服。

或者是,其余诸侯见他无碍,也会纷纷不奉许都天子诏。

张韩人数少,虽是精兵,但对峙的疲态已经出现了。

他的兵马,甚至还是在去年冬日,顶着严寒冻馁从山道而行,历经千辛万苦才进入安丰境内,到开年才突袭了庐江,这是,强弩之末!

好机会!

刘勋心里一喜,立刻叫来参军日夜盯住,细细查看,千万不能被张韩骗过去。

甚至,他打算找机会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