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曹爱卿他,着实是个好人

是张韩教。

甚至还会暗中示意有“尾巴”的官吏交钱。

“嗯,不错……”曹操点头附和,其实心里觉得有点别扭。

“而且,他自为我军中祭酒起,就一直手握上千探哨,日夜为我收取天南地北的军情,已极善监察军中以及境内事务,可谓得心应手。”

曹操说完话时,面色已有些发苦,好似极其委屈,但是又愿在刘协面前诉苦一样。

外界猜测的便是朝堂党争局势略有变化,曹公应当占据了绝对上风,再料想前段时日,太尉杨彪将其子送入司空府为主簿,则又能猜测更多讯息。

“嗯,”曹操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我帐下本来的祭酒,戏忠,此人非是士族出身,不会偏向于权贵,其人性情刚直,从未失公允。”

袁术领地内的兵马更多,至少十几万人都是仿佛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每日都需耗费大量的粮食。

如今,能得这等君臣和谐的光景,也是颇为难得。

由此,积攒下来的粮食财富,已在逐月减少,却不见增多,袁术心急如焚,直至今年,他才想到效法兖、徐之政,军民屯田,自给自足。

陛下同意设立校事府,想要的是治百官贪腐,但是张伯常……

“只是陛下若亲自下诏,他不敢不从,可难免心生怨怼,如此,陛下以为是感念其救驾之功,欲将他收为心腹栽培,但实际上,这等同于害了他,毕竟伯常今年不过二十有四而已。”

所以军心并不稳固,人心略有离丧,下面的兵马甚至传出了怨言,说当初是因有天子符节方才参军归顺,以为归大汉。

“哦呵呵呵……”曹操被噎了一下,连忙笑着掩饰尴尬,摆手道:“不敢不敢,微臣哪里敢怪罪,虽与他们同朝为官,但终究是陛下亲戚,岂敢怠慢。”

而校事府,则是在设立之后,增选了一千余名精锐子弟,大多数是曹操族中,或者其亲族之人。

不过,他的那些上表基本上都被拦在了长社和鲁阳,根本没有进入许都。

散朝之后,董承悻然而行,一个人沿着阶梯向下,武职之中,如今只有伏完愿意和他结交,其余的大多是西凉旧将,其中两人属校尉,在许都附近握有兵马。

刘协对这些事早有听闻,但当年在宫中自然是讳莫如深,后身边都是士族公卿,大多听到的也都是恶语中伤宦官的话。

非君所愿也。

“大理寺卿,属校事府抓捕审讯之后,断刑之处,故而有顺延干系,臣认为,不便再由微臣帐下旧部而出,以免日后被辅国将军、国舅等……暗中戒备。”

而今所缺的粮食,用鱼虾先行补上,驻防边境的兵马更是直接开鱼市,送鱼虾为粮。

而且这些陈情,几乎被戏忠、郭嘉掌握,由此天子不知其情,扬州难以为继,袁术到了一种有些难以扩张的地步。

“有,当然有,”刘协大为欣喜,招手让曹操到近前来,他现在已当曹操是良师益友,自然愿意听他来讲学。

他几乎都住在了司空府。

嗯,他一定干得出这种事来,绝不能让他当上校事府府君,否则,郭嘉殚精竭虑、夙夜不怠设想出来的府构将会功亏一篑。

于是,更多的人暗中投向了司空府,致以司空府前门庭若市,每日递来的策论络绎不绝,杨修甚至没有一日是正常下任回家。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曹操和荀彧对视了一样,彼此礼待相请,一同在殿前又坐下。

“而他,出身颍川钟氏,是天下名族,此等身世便满足了爱卿方才所虑。”

……

朕又怎能让他失望呢。

设立校事府,重启大理寺、廷尉,以此断许都周遭事务,监察百官,肃清凶恶奸邪,以彰公允正义。

荀彧和曹操对视了一眼,前者很快低下头去不做评判。

现在张绣还一穷二白,在等着发俸来养家呢,因为张韩过上了不慕荣利的清贫日子。

百官散去之后,天子独独留下了司空曹操、中书令荀彧旁听,选校事府府君人选。

士族与宦官,向来就不对付,而曹爱卿虽不是宦官,其父却是曾过继给大长秋曹腾,如此便有了阉宦的出身,被人不耻。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别的文武愿意和董承太过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