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是想——”荀彧话说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神色一凛,拱手朗声道:“在下明白了,此时是最佳时机!可战!”
以父之名,攻徐,境内百姓定不会怪罪,毕竟这是扯孝道为旗,便是占据道义。
而老太爷也的确在徐州遭祸,绝不是谎称,这件事自进城起,有无数人看在眼里,有刻意宣扬的暗子,早就在做此宣扬。
估计东郡外城的百姓,已逐渐将其当做饭后的谈资。
这样一来,境内没有怨言就不会生乱,而道义同样能够用于痛击徐州军民。
这一道优势,是当初张韩力主推行仁政,因此积攒下来的“无形军资”,也就是儒学常提的民心所依,这四个字很难用兵马、钱财来衡量。
唯一的担忧是,之前杀边让的隐患。
荀彧乃是世族出身,他的立场于兖州时,自然是站在曹操一方,毕竟是他自己认为的明主,但却又了解世族不会轻易的善罢甘休,定不会让曹操真正坐大。
是以张邈未除之前,明面上就还有人可以支持,此节,他不信曹操没有考虑到,所以还在静静等待。
曹操此时轻笑了一声,道:“此次我故作疑兵,以张韩、子和的兵力露于小沛,牵制陶谦,为的是令泰山兵马进入徐州后还可以安全撤回来,同时安插数百探哨进入徐州境内。”
“再者,便是大做疑阵,假意出征徐州,世人皆以为我在攻徐,兵马调动极多,却没想到我已经回来,这一来,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荀彧好奇抬头:“什么端倪?”
“东郡有送往陈留的密报,陈留也曾派遣哨骑来打探消息,此时稍作注意不难发觉,我还派遣宿卫抓了一两个骑兵,问出了一些事。”
“东郡内部有人欲置我于死地,而陈留张邈必定反我。”
曹操轻松的笑了起来,他这一趟收获颇丰,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心中坚定不移的印证了此前的疑虑。
张邈,自从袁绍发来命令让曹操斩杀张邈,而曹操拒绝的那一日起,张邈就不对劲了。
许是自那以后总感觉有屠刀悬在头顶上空,又或者是感觉到羞愧不甘,所以心生妒恨。
这很好理解,以往兖州堪以称雄者属刘岱、名师大儒便是边让,而能接刘岱班的,肯定就是有八厨之名的张邈。
汉末的天团很多,什么八厨、八骏、三休、“桃园三杰”、“建安七子”之类的,有这种头衔,才能不一定都很高绝,但背后资源的倾注一定不少。
曹操在创业时无处可去,还要靠着张邈才能得以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