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深思了两天,也想不出个头绪。皇上要平息陕西山西的民变,又不主张武力围剿,要安置那些饥民和流民,又没有土地给他们耕种,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孙承宗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好召开阁部会议。
徐光启、杨嗣昌、温体仁、周延儒、侯洵、毕自严、毕懋康、刘鸿训、文震孟等阁部官员悉数出席。
孙承宗把朱由检的意图说了,温体仁率先说道:"这就有些难办了,那些刁民畏威不畏德,不大力围剿如何能平息民变?"
孙承宗:"皇上有言在先,不管哪个朝代,凡是出现大规模民变,即使弹压下去,国家也会元气大伤,过不了多少年也会灭亡。秦汉隋唐莫不如此,前元亦是如此。因此皇上不愿重蹈覆辙,想要走出一条崭新的路。"
众人都问:"是什么路?"
孙承宗:"皇上让我们集思广义,想办法。"
众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孙承宗召集阁部大臣议了三四次,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之所以有流寇,是因为有流民,之所以有流民,是因为有饥民,之所以有饥民,是因为无地之民太多,之所以无地之明太多,是因为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土地兼并。
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烧成锦绣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洪武开国至今己经二百五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地却一直在减少,于是失地之民日益增多。
丰年还好,一旦破到这种连绵不绝的灾年,就会有整县整府甚至整省的饥民出现。
于是饥民变流民,流民变流寇。
于是朝廷派兵围剿。
可是打仗是需要钱的,为了筹钱,又不得不加税派饷,一旦加税派饷又会制造更多人破产。
于是寇越剿越多。
最后终于把寇剿灭了,可是国也该亡了。
在座的阁部大臣,谁不是博览古今,谁不知道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兴替的?
但他们不知道,这背后的道理,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开这千年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