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只有几个人有驴车,林大叔每日都进城,挣个赶车钱。
见田氏带着女儿坐车,问道:“杨家的,你们这是干嘛去啊?”
田氏没有直说,只说是去城里干点活,打个零工。
村里也有去县城打散工的,田氏手艺好,酒楼后厨帮工也是有的,林大叔哦了一声,也没再多问,就开始赶车了。
不是田氏多心,大家爱传闲话,八字没一撇的事还是先别嚷嚷了,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到了城门口,田氏下了车,给了俩铜板,就带着杨清婉往城东走去。
县城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东边是商贩买卖,酒楼小馆都在这,西面是干货皮毛,来往的商队南运北卖,会在这倒卖些新奇玩意儿。南街是文人雅客的聚集地,茶馆书斋,一应俱全。至于北街么,大多是客栈,还有烟花之地了。
城里最有名的饭馆当属迎喜楼和福满楼,这两家打对台都几十年了,名声很响。
今天,她们先去的是迎喜楼,这是她二婶李氏的家业。
说起来,吴氏也是跟别的老太太不同。
杨大仁是倒插门,当时吴氏死活不同意。入赘以后,这儿子就算是别人的了,杨家又不是真的能饿死人,何必如此。
但是杨大仁受够苦日子了,为了能攀上这门亲事,甚至愿意和杨家断绝关系。
到了这一步,吴氏老两口也心寒了,每年只收笔养老钱,基本断了来往。
今天出门时,杨老头表示还是希望她们把方子卖给二叔家,怎么想都是一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这句话没错,但用在二房身上,就大错特错了。
先不说杨大仁每年给的钱,就只有些碎银,还没买个丫鬟的钱多吧,再看他对父母不闻不问的样子,又哪里把自己当一家人。
不过杨清婉没有直说,不想伤了老人的心,只表示自己愿意先去迎喜楼试试。
反正去是去了,给不给当然还是她说了算!
刚走到迎喜楼门口,就看到小二正打发叫花子,扔了两个馒头在地上,推搡着胡须花白的老头说:“滚滚滚!挡着客人的道儿了,以后不许再来了,真晦气!”
这老头衣衫褴褛,眼睛好像都看不清了,被推了一下,拐杖滚落在一旁,他只好伏在地上慢慢地摸着。
那馒头还来不及捡,就被小二踩了两下,脏污不堪。
杨清婉忙上前扶了一把,将拐杖塞进老人手里,对小二怒道:“你这个人怎么这样!”